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弗洛伊德与罗杰斯的心理致病机制比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弗洛伊德和罗杰斯的理论概念、话语风格、对治疗进程的把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心理致病机制的论述也就明显不同。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心理病理观都是基于特定的人性观,围绕自我展开的,存在诸多相通之处。
作者
朱海娟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心理教研室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76,80,共2页
Medicine & Philosophy: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关键词
致病机制
弗洛伊德
罗杰斯
心理
理论概念
人性观
病理观
分类号
R395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李炳全,王新民.
人性观与心理治疗理论模式——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之比较[J]
.医学与哲学,1999,20(10):46-48.
被引量:12
2
龙晓东.
罗杰斯与弗洛依德人格理论比较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3):12-16.
被引量:1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汪新建.
精神分析治疗范式与行为治疗范式之分析比较[J]
.医学与哲学,1999,20(5):54-56.
被引量:2
5
罗杰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M]//林方.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27.
6
Rogers. On Becoming A Person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1 : 90-91.
7
龙晓东.
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J]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5(1):53-58.
被引量:6
8
汪新建.
罗杰斯关于心理病理现象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1999,20(9):57-5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美]舒尔茨 著,沈德灿等.现代心理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
140
1
卫永霞,王玉峰,杨磊.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人性观的比较[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3):108-108.
被引量:1
2
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贺达仁.
咨访关系中的客观与主观[J]
.医学与哲学,2004,25(9):69-69.
被引量:3
3
邓志勇,杨涛.
英语修辞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J]
.外语教学,2001,22(1):68-73.
被引量:21
4
赵兵川,汪新建,刘集林.
精神失调理论模型探讨[J]
.学术论坛,2005,28(2):71-74.
被引量:1
5
邹海蓉,刘辉.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的述评[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2):123-124.
被引量:9
6
刘春蕾,汪依桃.
人性观对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5):20-22.
被引量:4
7
李桂奎.
中国古代小说女性“白衣”、“红妆”描写的修辞异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12.
8
冯大彪.
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28-131.
被引量:5
9
李兰宜.
沉重的梦魇——果戈理小说《涅瓦大街》中艺术家的悲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5):103-106.
被引量:1
10
郭本禹.
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1-86.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3
1
将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0(01):53-54.
2
潘丹.
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69-70.
被引量:1
3
朱崇福.
积极心理学的使命:自我概念的修复与重建[J]
.上海教育科研,2011(3):53-5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李玲玲.
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建构——基于对罗杰斯与弗洛伊德关于“自我概念”观点的比较[J]
.考试周刊,2012(60):181-182.
1
曹开镛.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如何自我调节[J]
.中外健康文摘,2008,5(6):52-52.
2
何龙,曹雪涛.
树突状细胞与其它 APC 抗原提呈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比较[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21(6):294-300.
被引量:1
3
汪新建.
罗杰斯关于心理病理现象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1999,20(9):57-59.
被引量:2
4
杜敏.
浅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
.成功,2013(10):257-257.
被引量:1
5
宋之川.
心理致病,心理治病[J]
.中国科技纵横,2003(3):124-127.
6
吕军,吕梅,孙雪丽.
肠球菌118株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7):650-650.
被引量:1
7
于瑞星,尹跃平.
沙眼衣原体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6):432-432.
被引量:1
8
袁雪.
人性观与心理咨询[J]
.校园心理,2009,7(2):108-108.
9
崔金奇.
男服刑人员家庭环境与人性观形成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65-66.
被引量:1
10
方运华.
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56-1156.
被引量:1
医学与哲学(A)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