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时代的文学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传媒的广泛应用,使当下时代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介时代。能否正确理解媒介时代文学实践的变化,认识到这个时代文学实践的新的动态机制,并由此清理出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学性应该具有的全新维度,是文学能否存续并获取主体性地位的关健。就此而言,媒介时代的文学性与侧重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观念相比,具有图像化、政治化、跨文本和超文本化的特征。
作者
乔焕江
杨松涛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烟台日报
出处
《艺术广角》
2008年第4期9-12,8,共5页
Art Panorama
关键词
文学性
媒介
文学实践
现代传媒
形式主义
文本化
性观念
图像化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马大康.
从“鉴赏”到“消费”——消费文化与文艺学研究范式变革[J]
.文艺争鸣,2004(5):20-23.
被引量:9
2
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
.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3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Mcluhan),(加)弗兰克·秦格龙(FrankZingrone)编,何道宽.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1][13]Jonathan Culler,"The Literary of Theory" ,in What's Left of Theory, ed. Judith Butler,John Guillory & Kendall Thomas,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2000, p.289, p. 290.
2
弗·詹姆逊.《文化转向》[M].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130-131页.
3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M].商务印书馆,1985年.28-29页.
4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5
约翰·费斯克 王小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6—27页.
6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第73页.
7
迈克·费瑟斯通 刘东 黄平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46页,第20页脚注,第94,21页.
8
约翰·费斯克 见陆扬 王毅编.《大众经济》[A].见陆扬、王毅编.《大众文化研究》[C].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151、148、145页.
共引文献
175
1
肖明华.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终结”后的文论新话语[J]
.文艺争鸣,2022(7):66-72.
被引量:1
2
唐明明.
试论文学的“文学性”[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3):32-33.
被引量:1
3
高路.
谈消费主义文化冲击下的审美符号化趋势[J]
.魅力中国,2008(26):103-103.
4
李松.
文学批评的后经典化趋向[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6):14-15.
5
陶东风.
从精英化到去精英化——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扫描[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0-91.
被引量:6
6
行超.
文学的影视化与电影的文学性[J]
.黄河,2012(5):140-144.
7
王力可.
文学突围——读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与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221-222.
8
董馨.
文学性探究与文学理论的建构[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144-147.
被引量:6
9
盖生.
文学的文化研究退潮与经典化文艺学重建的可能[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130-137.
被引量:11
10
文小妮.
审美研究:公文研究的新视角[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95-97.
同被引文献
7
1
余虹.
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
.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2
吕晓英.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3):73-80.
被引量:3
3
英尼斯.传播的偏斜[M].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出版社,1951:43.
4
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8.
5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09.
6
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7
彭亚非.
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J]
.文学评论,2003(5):30-39.
被引量:124
引证文献
1
1
赵保全,王青.
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25-1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龚奕洁,冯伟,王宇,张琨.
关于西安大学生纸质报刊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J]
.东南传播,2011(8):117-119.
2
范伟,吴大顺.
文学作品的跨媒介再生现象分析——以《欢乐颂》的热播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57-159.
被引量:3
3
沈雷强.
新时期江南丝竹发展的展望与思考[J]
.音乐创作,2017(12):136-137.
被引量:3
1
扎.贺西格图.
做诚实的文学人[J]
.民主,2014(2):56-56.
2
张家全.
简论技术理性的泛化与危害[J]
.惠州学院学报,2002,22(2):31-36.
被引量:1
3
姚福申.
解读古代新闻的真实性观念——兼论新闻真实性观念的演进[J]
.新闻大学,2000(4):57-60.
被引量:10
4
赵振宇.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新挑战[J]
.传媒观察,2005(10):29-30.
被引量:2
5
吴占杰.
图象化时代的特征与对教育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99-200.
6
李青春,何小波.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忧思[J]
.平安校园,2015,0(11):50-53.
7
闾松.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综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9):209-209.
8
李亦菲.
从三维目标看有效教学[J]
.湖北教育,2014,0(5):28-31.
9
陆以宏.
“寓教于乐”之我见[J]
.教学与科研(钦州),1993,7(1):23-25.
10
洪威.
从“中国系列”定位透析省级卫视可视性观念的转变[J]
.新闻传播,2006(2):16-17.
艺术广角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