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不仅具有诉讼法意义,而且是整个法治精神的体现。通过证据交换,每个当事人都能穷尽举证手段。诉讼进程围绕公开、公正的司法精神进行,最后的诉讼结果无论如何都能接受,这是英美法系国家奉行证据交换制度的重要原因。在构建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立法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交换制度值得借鉴。
作者
马永伟
机构地区
甘肃政法学院
出处
《发展》
2008年第8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证据交换
立法现状
立法缺失
设想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汤维建.
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J]
.法律科学,2004,22(1):74-80.
被引量:33
2
崔婕.
英美两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学术研究,2002(2):71-77.
被引量:9
3
宁新海.
浅议建立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4):110-113.
被引量:3
4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
.政法论坛,1998,16(1):3-10.
被引量:131
5
程政举.
证据交换制度初探[J]
.政法论丛,1997(4):19-2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Jack I.H.Jacob, The Fabric of English Civil Justice(Stevens & Sons,London 1987),p94, p88-89.
2
M.Green,The Business of the Trial Courts,in The Courts,The Public and The Law Explosion 7(Jones ed 1965),pp 21 -22.
3
Paul Matthews and Hodge M. Maldek, Discovery(Sweet & Maxwell,London 1992) ,pp 6 - 9, pp 245- 251.
4
Judith Resnik, Failing Faith: Adjudicatory Procedure in Declive, 53 U .Chi. L.Rev. 504(1986).
5
Advisory Committee Notes, Fed. R.Civ,P.26(1993 mendments), 146 FRD 535(1993).
6
Robert A.Robbins,Jane E.Hadro & Joan C,Rogers,Civil Trial Practice Deskbook(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Inc, 1997),p145.
7
张家慧编译.《美国民事司法改革之比较研究》,陈刚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2000年卷,第203页.
8
Neil Andrews ,Principles of Civil Procedure(Sweet & Maxwell.London 1994) pp 306-310, pp 319-320.
9
R.S.C.Ord.24,T. 1( 1).
10
Compagine Finanicer etc.v.Peruvian Guano Co.[1882]11 Q.B.D.55.per Esher M.R.at pp.62.63.
共引文献
171
1
易军.
诉讼仪式的文化解释——物、空间与意义生产[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19(2):151-195.
被引量:1
2
陈子奇.
论认罪认罚案件证据开示的两种逻辑[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4):167-181.
被引量:5
3
韩亮.
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提前相遇和证据开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17(5):115-122.
4
覃卫,王会甫.
试行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操作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52-60.
被引量:12
5
李秀芬.
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24-26.
被引量:1
6
尹维柏.
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据交换制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3).
7
杨新生.
构建证据展示制度的法律思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6(4):9-11.
8
周海岭.
构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思考[J]
.西部法学评论,2003(3):85-88.
9
谭晓虎.
引进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我见[J]
.宿州师专学报,2002,17(4):26-28.
10
于晓东.
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刑事证据认证规则的调研报告[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42-46.
引证文献
1
1
刘佳宁.
论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7):125-126.
1
田露.
我国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的具体构建[J]
.科技信息,2011(20):68-68.
2
邓楠,李红培.
提高办案质量之我见[J]
.天津检察,2006(1):29-31.
3
马中东.
弘扬包公优秀文化,传承包公司法精神——包公司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2(3):55-56.
4
黄悦波,邬雪晴.
构建和谐社会之司法精神再反思[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06-109.
5
李文华.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21例人格障碍资料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4):247-247.
被引量:1
6
朱玉光.
树立科学的刑罚执行观 依法大胆适用假释制度[J]
.人民调解,2006(1):30-31.
7
程平.
附带民事诉讼中先予执行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6):93-93.
8
石华孟.
近四年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2002,15(4):232-233.
9
邹开建.
公平正义的卫士[J]
.党员生活(湖北),2017,0(1):32-33.
10
于晓东.
司法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实践中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J]
.山东审判,2005,21(1):24-26.
被引量:1
发展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