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桃之夭夭》的文化批判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下,文学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从民族国家话语转向个人话语,是文学走出作为政治工具的羁绊,关注世俗人生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走向琐碎与庸常的病症,没有了诗性的追求,没有了深层的关怀,文学成了当下生活的“就是这样,只能这样,就这样吧”的灰色咏叹调。读了这样的作品,顶多是一声叹息,不再有沉思、震撼、感动、愤怒。但也有一些作品,能咀嚼出不少东西,令人回味。
作者
刘新征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6期11-12,共2页
Reading an Writing
关键词
《桃之天天》
文化批判
宏大叙事
个人话语
国家话语
政治工具
世俗人生
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G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南帆.
文学、革命与性[J]
.文艺争鸣,2000(5):22-33.
被引量:35
2
王富仁.
《呐喊》《彷徨》中封建思想舆论界人物形象的塑造[J]
.河北学刊,1986,6(1):87-9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黄子平.
革命·性·长篇小说——以茅盾的创作为例[J]
.文艺理论研究,1996(3):40-49.
被引量:18
2
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1999.29-30.
3
凯特·米利特 钟良民译.《性的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
福柯.《西方和性的真相》.《幅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5
鲁迅.《伤逝》之中子君的宣言.
6
弗·詹姆逊.《快感:一个政治问题》.《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50页.
7
《从嬉皮到雅皮》.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09年版.64、65、87页.
8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下篇.三联书店.1987年版.
9
《"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
南帆.《九十年代文学书系·先锋小说卷导言》.《边缘:先锋小说的位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共引文献
35
1
田丰.
中国左翼乡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与革命书写[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4):73-78.
2
李万武.
文学对“做爱”的堂皇加冕——也评《大浴女》[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3):23-32.
被引量:2
3
王玉玮.
身体意象: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叙事策略[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67-71.
被引量:4
4
李俏梅.
当代文学中身体伦理的变化及其文化阐释[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0-16.
被引量:2
5
熊权.
论大革命与早期左翼文学的兴起——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发生的考察为例[J]
.中国文学研究,2007(1):97-101.
被引量:5
6
刘新征.
《桃之夭夭》的文化批判探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4):70-71.
7
王玉玮.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中的身体审美[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77-80.
被引量:4
8
李蓉.
用身体想象革命——论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书写[J]
.文艺争鸣,2008(7):106-110.
被引量:3
9
黄晓华.
疾病的意义生成与价值转换——论革命恋爱题材小说中的疾病书写[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1):73-77.
10
刘传霞.
论20世纪50-70年代爱欲叙述中的性别政治[J]
.妇女研究论丛,2011(5):78-84.
被引量:1
1
蔡伟杰.
貂蝉形象解析[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11):1-2.
2
梅朵.
略谈百年遭遇中的现实主义[J]
.文艺理论研究,1997(5):26-32.
3
姜明.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魅力中国,2009,0(7):128-128.
被引量:2
4
董健.
现代文学史应该是“现代”的[J]
.文学评论,2000(4):26-26.
被引量:1
5
魏明伦.
四大美人[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0(20):60-61.
6
把漫天幻想唱成一支歌[J]
.快乐阅读(可爱女生),2011(5):122-123.
7
张少茹.
“载道”、“经世致用”与中国当代文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39-40.
8
康瑾.
又一种上海生活——评王安忆新作《桃之夭夭》[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11-113.
被引量:2
9
栾纪曾.
同诗歌一起走向未来[J]
.青岛文学,2013,0(3):3-9.
10
任婕.
何存中笔下的“圣女”形象--以《桃之夭夭》为例[J]
.北方文学(中),2013(11):19-19.
阅读与写作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