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因素及模式识别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应用OLS和聚类方法对中国省际高技术行业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驱动因素的不同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并总结出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模式识别的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
许娟
孙林岩
何哲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1-523,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管理研究”(70433003)资助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因素分析
多元回归
聚类
分类号
F276.4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9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1
1
吕铁,周叔莲.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管理世界,1999,15(1):113-125.
被引量:180
2
柳卸林.
促进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7大要素[J]
.中国科技论坛,2000(5):18-23.
被引量:17
3
陈庆修.
高新技术:首要的动力[J]
.经济月刊,2001(7):23-24.
被引量:3
4
连燕华,于浩,郑奕荣.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4):29-32.
被引量:24
5
鲁志国.
试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因素[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01(6):36-38.
被引量:1
6
顾穗珊.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及产业发展灰关联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74-76.
被引量:17
7
闵桂荣,廖春发.
航天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1,7(z1):10-14.
被引量:2
8
史丹,李晓斌.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32-39.
被引量:133
9
王春法.
论综合国力竞争与国家创新体系[J]
.世界经济,1999,22(4):59-64.
被引量:17
10
张磊,蒋义.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4):67-6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秦晓微.
关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6):76-78.
被引量:4
2
史丹,李晓斌.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2):32-39.
被引量:133
3
金成晓,李军睿.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行业选择的计量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6(2):92-95.
被引量:1
4
易德生 郭萍.灰色理论与方法[M].北京,1989..
5
王君.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J].开放时代,1996,(5).
6
.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EB/OL].www.most.gov.cn,2003.
7
吴敬链.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8
克利斯·弗里曼 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上海市高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编.新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2.16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2003.
共引文献
399
1
赵晟楠.
大型煤炭基地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0,0(4):69-75.
被引量:1
2
高小玲,张雯璐,陈肖飞.
中国经济—社会升级的耦合协调与驱动机制研究[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2):63-78.
3
叶艳艳.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J]
.北方经贸,2006(12):10-11.
4
冯雪珍.
第三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和制度创新思路[J]
.产业经济研究,2001(2):27-32.
5
张晓林,吴育华.
创新价值链及其有效运作的机制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23-26.
被引量:32
6
吴文丽.
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6):50-54.
被引量:4
7
樊宏,李虎.
基于DEA方法的广东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的评价[J]
.科学学研究,2008,26(S2):339-343.
被引量:22
8
薛敬孝,张兵.
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J]
.理论与现代化,1999(8):4-7.
9
曹乾.
新形势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战略优势再审视[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1(3):6-8.
10
江维国.
经济转型期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0(4):42-46.
同被引文献
20
1
刘丽琴,李秀敏.
论边境县域经济优势产业的选择——以珲春市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5(8):91-94.
被引量:6
2
孙晓东,焦玥,胡劲松.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
被引量:158
3
姚晓芳,赵恒志.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及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463-466.
被引量:26
4
许箫迪,王子龙,谭清美.
高技术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测度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95-1103.
被引量:15
5
ALBERT O HIRSCHMAN.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 velopment[M]. Westview Press,1958.
6
JONATHAN HUGH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his- tory[M]. Mc Graw Hi11,1970.
7
李勇,周永章,张澄博,窦磊,杜海燕,林小明,范瑞,杜敏,何翔.
基于局部Moran’s I和GIS的珠江三角洲肝癌高发区蔬菜土壤中Ni、Cr的空间热点分析[J]
.环境科学,2010,31(6):1617-1623.
被引量:24
8
郑婉婷.
基于专利数据挖掘的高技术产业聚类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1,30(6):10-16.
被引量:2
9
薛勇军.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对经济发展作用评价——以甘肃省为例的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1):132-139.
被引量:6
10
牛方曲,刘卫东.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测度[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49-155.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2
1
龚新蜀,许晓莹.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0):50-56.
被引量:14
2
钮亮,代丽娟.
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多元空间聚类[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1):48-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史宝娟,杨楠.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方法的生态产业链关键产业选择[J]
.生态经济,2019,35(1):37-42.
被引量:12
2
肖雯雯,赵炳新,于振磊.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协同网络核结构效应研究[J]
.经济管理,2016,42(8):29-38.
被引量:6
3
刘世铎.
“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省工业部门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16(30):170-170.
4
姜安印,刘晓伟.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协同测度及发展研究[J]
.新疆社会科学,2017(3):47-53.
被引量:10
5
任海军,郭子煊.
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遴选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5):120-127.
被引量:4
6
荀梅,关志强.
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路径研究[J]
.北方经济,2017(7):33-36.
被引量:1
7
訾永胜.
“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9,19(4):28-32.
被引量:1
8
林漫婷,林伟君,黄晓宇,梁伟森,方伟.
区域农业适宜产业选择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为例[J]
.南方农村,2019,35(5):26-31.
被引量:1
9
张正华,黄志敏.
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广西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2019,39(5):91-99.
10
谢作渺,王建文,黄妙环.
民族地区创新投入、政策支持与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2020(3):1-13.
被引量:3
1
沈信.
石油化工优化控制技术项目通过鉴定[J]
.上海化工,2004,29(6):12-12.
2
翟仁祥,沈正平,李清.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证研究[J]
.乡镇经济,2008,24(1):10-14.
被引量:2
3
郭家林,张义成,钟定忠,彭涛.
模式识别在钢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J]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95,18(1):107-110.
4
张光宇,肖斌.
基于强度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识别及状态监测[J]
.管理科学学报,1999,2(4):22-27.
被引量:6
5
我国获得第24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主办权[J]
.现代物业(下旬刊),2014(9):7-7.
6
流言.
IT论坛:比尔·盖茨的新“未来之路”[J]
.电脑爱好者,2006,0(7):114-114.
7
李刚,王霄,蔡兰.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图模式识别技术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00,22(5):31-34.
被引量:6
8
吕宜男.
模式识别工业调优技术效益巨大[J]
.科技信息(吉林),1990(4):11-12.
9
宋晖.
戴汝为院士荣获“中国模式识别科技终身成就奖”[J]
.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11):22-23.
10
黄永涛,闫红博.
软计算方法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商业经济,2010(14):39-40.
被引量:1
科技管理研究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