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在艺术院校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考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无论从自身事业发展还是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来看,都应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要使他们学好近现代史,就需要教师在遵循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探讨符合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
周丽娟
机构地区
中国戏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出处
《艺术教育》
2008年第8期34-35,共2页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艺术院校
中国近现代史
重要性
思路
分类号
J-4 [艺术]
G633.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8
1
白凤玲.
对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58-62.
被引量:4
2
郑小娟.
论教育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0):9-11.
被引量:3
3
曹均学,李崇英,刘国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素养探析[J]
.传承,2008(2):82-83.
被引量:2
4
刘晓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尝试[J]
.传承,2008(14):64-65.
被引量:6
5
崔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探析[J]
.沧桑,2008,0(4):196-197.
被引量:1
6
徐文永.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25).
7
潘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8
张维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教学法实际操作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9
齐卫平.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三个选择”问题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52-55.
被引量:14
10
何敏,李光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教学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70-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郑小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008年研究回顾[J]
.传承,2009,0(10):88-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淑芳,郑小娟.
论“爱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1):136-138.
被引量:1
2
郑小娟,张淑芳.
论“爱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5(3):118-121.
1
王小云.
艺术类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以福建省内艺术类院校为例[J]
.艺苑,2014(5):110-111.
2
徐莹莹.
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4):205-205.
被引量:1
3
华慧敏,和光辉.
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改进[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3):245-245.
被引量:1
4
蔡萍.
艺术类院校学生“多维度”管理新模式[J]
.人力资源管理,2013(4):121-122.
5
付艺.
浅析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和对策[J]
.考试周刊,2011(76):112-112.
6
王彦文.
浅谈艺术类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9-10.
被引量:1
7
武琦.
新媒体时代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初探[J]
.新校园(上旬刊),2015,0(8):159-160.
被引量:1
8
金美兰.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5):176-177.
9
刘文.
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刍议[J]
.辽宁经济,2008(6):55-55.
被引量:1
10
赵凌云.
浅析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管理科学化[J]
.才智,2011,0(36):297-298.
被引量:1
艺术教育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