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心学与中晚明词学主情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明代中晚期词学主情论与阳明心学生成于同一文化母体,在心学的辐射之下,明代词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言情说成为词学之主流。而主情论末流趋于俚俗淫靡,直至陈子龙"以情论词"方才有所改观。但陈子龙对"情"的界定也有偏颇之处,其创作与词论始终难以摆脱词为艳科的传统窠臼。明代词学主情论的流变,体现了明人对词学可贵的探索精神。
作者
郑海涛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心学
词学
主情论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7
1
蒙培元.
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J]
.哲学研究,1994(1):45-51.
被引量:36
2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32《泰州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第273页.
3
李贽.《焚书》卷1《答邓石阳》.中华书局,1961年,第4页.
4
李贽.《焚书》卷1《答耿中丞》,中华书局,1961年,第16页.
5
李贽.《焚书》卷3《读律肤说》.中华书局,1961年,第132页.
6
袁宏道.《叙小修诗》[A]..《袁宏道集笺校》卷四[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87页.
7
沈际飞.《草堂诗馀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67页.
8
汤显祖.《寄达观》,见徐朔方校.《汤显祖诗文集》卷4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68页.
9
汤显祖.《续栖贤莲社求友记》,见徐朔方校.《汤显祖诗文集》卷3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60页.
10
叶蕃.《写情集序》,见赵尊岳明词汇刊本.《诚意伯词》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546页.
共引文献
65
1
王秀林,刘尊明.
“亡国之音”穿越历史时空:李煜词的接受史探赜[J]
.江海学刊,2004(4):170-174.
被引量:10
2
贝京.
唐顺之本色论重析[J]
.浙江学刊,2005(3):81-85.
被引量:1
3
李清宇.
化骈入散抒性灵——论俞平伯抒情散文与六朝骈赋、晚明小品文的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124-137.
4
何善蒙,樊宏法.
“情”:传统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基础[J]
.江淮论坛,2006(2):109-113.
被引量:2
5
张仲谋.
论明代词学的理论建树[J]
.文学遗产,2006(5):95-105.
被引量:3
6
何善蒙.
本体、价值与境界:论中国哲学中“情”的内涵[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41-46.
被引量:1
7
周天庆.
论儒家伦理中的情感因素[J]
.求索,2007(5):142-144.
被引量:6
8
高峰.
南唐词的审美特质[J]
.江苏社会科学,2007(2):171-175.
被引量:3
9
肖鹰.
“天才”的诗学革命--以王国维的诗人观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2008(1):177-190.
被引量:11
10
赵建.
论传统孝道的情感因素对青少年德教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5-17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4
1
张仲谋.
论明代词学的理论建树[J]
.文学遗产,2006(5):95-105.
被引量:3
2
曹端.曹端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王士性.广志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程颢 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
赵尊岳.明词汇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
饶宗颐,张璋.全明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
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
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引证文献
1
1
薛青涛.
论阳明心学与晚明词学观念的新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36(4):131-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薛青涛.
论周敦颐对词体的定性及其影响[J]
.船山学刊,2024(3):107-115.
1
张玲.
“主情论”观照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62-65.
被引量:1
2
姚可.
叙“偷情”并非“主情”——论“三言”中的偷情故事模式[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58-60.
3
周海涛.
元明之际诗坛主情论的演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1):75-78.
4
段学俭.
明代词论的主情论与音律论[J]
.学术月刊,1998,30(6):97-101.
被引量:1
5
章辉.
元代主情论文艺观及其历史意义[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34(2):6-9.
6
滕福海.
《原诗》“理事情”说及其主情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1):59-62.
被引量:4
7
蔡锺翔.
明代哲学情性论的嬗变与主情论文学思潮[J]
.中国哲学史,1996(3):82-89.
被引量:3
8
郭志斌.
论汤显祖的“言情说”[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6):54-56.
9
黄果泉.
李梦阳诗学思想的格调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2):52-56.
被引量:1
10
谢亚锋.
文学情感因素与晚明主情论文学思潮[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34-36.
被引量:1
人文杂志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