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民族思想学科--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2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7-207,共1页
DongYue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8
-
1陈凯.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世界高科技人才竞争新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1995,13(6):53-54. 被引量:10
-
2孙正聿.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他——关于文科研究的几点体会[J].学术界,2005(2):7-22. 被引量:41
-
3黄志平,唐媛.招收跨学科生源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1754-1754. 被引量:3
-
4田志超,董志云.关注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的心理压力[J].中国研究生,2007(1):28-29. 被引量:9
-
5[4]唐景莉,黄文.高校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N].中国教育报,2004-08-11.
-
6杨建新.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之作--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J].中国边政(台北),2008,(174).
-
7周叶中.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7-11. 被引量:92
-
8方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范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被引量:2
-
9崔明德.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2):109-113. 被引量:7
-
10祁庆富.《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评介[J].民族研究,2008(3):105-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黄震宇.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建设[J].中国市场,2012(1):154-155. 被引量:2
-
2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1):82-91. 被引量:22
-
3卢清.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166-169. 被引量:3
-
4陈薇.基于国内外大学排行榜比较分析的大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天府新论,2013(4):155-160. 被引量:4
-
5万磊,刘健.研究生在“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中能力培养[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9):153-154.
-
6喻胜华.中国新加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5):178-181. 被引量:5
-
7何小凤,孙会清,张昕,吴卫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93-97. 被引量:1
-
8高振华,陈进军,赵志辉,尹福泉,张丽,杨洪帅.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广东海洋大学畜牧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J].当代畜牧,2018,47(10):45-47. 被引量:2
-
9符伟.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北方音乐,2014,34(9):195-197.
-
10徐玉梅,杜葳,李慧.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与实践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149-150.
-
1言松.十年一笑对史公——评《〈史记〉与民族精神》[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4):119-120.
-
2樊文礼.拓荒与创新——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18(2):145-147. 被引量:2
-
3方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范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8(4). 被引量:2
-
4吴莉莉.王维研究最新成果的奉献——《王维研究(第七辑)》之特色[J].江海纵横,2016,0(1):54-55.
-
5宗道一.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披露 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J].报刊荟萃,2011(11):52-53.
-
6梁怡,巫云仙.近十年来英、法、德、澳、加等国中共党史研究探析[J].中共党史研究,2002(6):85-92.
-
7王希恩.评《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8(2):123-124. 被引量:2
-
8宋亚莉.《〈史记〉与民族精神》简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5):127-128.
-
9王皓淼.纯粹的士大夫是怎样炼成的[J].全国新书目,2017,0(3):25-25. 被引量:2
-
10安兆东.《临朐方言》出版[J].春秋,2014(2):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