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民族高校科学教育专科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民族院校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实行"三学期制"改革,邀请一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师资来校讲课,提升教学水平,达到资源共享。并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招生就业面向情况,将科学教育专科专业课程按照"三大模块七小模块"设置,即:通识课程模块(通识Ⅰ+通识Ⅱ+通识Ⅲ)+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发展课+专业方向课)+职业课程模块(含实习)。
作者
马雄
卢新生
王玉林
机构地区
甘肃省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出处
《内江科技》
2008年第8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三学期制
民族高校
科学教育专业
专科
课程设置
分类号
G65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龚大洁,严峰,俞诗源.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05(3):19-2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许建领.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综合化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99(1):52-55.
被引量:4
2
曲世鸣,张鲁殷.
STS教育对我国高师教育的启示[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4):72-74.
被引量:6
3
景志明,李道华.
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358-361.
被引量:8
4
郭晓明.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我国高师教育改革[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4):13-17.
被引量:57
5
唐松林.
高师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49-55.
被引量:10
6
黄宇红,李灵.
新课程的不确定性与高师课程设置改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03(20):25-26.
被引量:2
7
郭朝红.
高师课程设置:前人研究了什么[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2):36-41.
被引量:51
8
林长春,梁国明,孙宇阳,李安平,李晴.
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4(3):51-5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1
1
高华,邓银城.
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7(14):30-32.
被引量:2
2
闫卫国.
浅谈高师普通物理教学现状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8):81-81.
3
徐忠东,姜先荣,杨杰,周衍茂.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6):96-99.
被引量:3
4
黎明芳.
玩具与游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7(7):13-14.
5
周远忠.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7):48-49.
被引量:1
6
李玲,袁聿军,王冬梅,褚宏祥.
构建适应小学科学教育的高师科学课程体系[J]
.淄博师专学报,2008(1):34-38.
被引量:4
7
马雄,王玉林,郭淑青,马海财,巩红冬.
对“三学期制”改革下民族高校生物教育专科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探索[J]
.甘肃科技,2008,24(14):187-188.
8
吕晶,崔鸿,郭旭.
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途径[J]
.高等理科教育,2009(6):5-8.
被引量:3
9
魏壮伟,李玉华,宋少飞.
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101-103.
10
秦丽滢,龚大洁.
职前探究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以小学科学教师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2-112.
被引量:1
1
冯占怀,马建军.
“三学期制”下的高职数学教学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36-137.
被引量:5
2
齐海燕,杨光敏,刘博.
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5):57-59.
被引量:3
3
左陈,张郭.
高职院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分析[J]
.新课程,2015(15):106-106.
4
张俊才,李邦.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9):229-231.
被引量:1
5
冯姣.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
.青年与社会,2014(3):211-211.
被引量:1
6
黄芳萍.
高职院校“5+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7-28.
7
王连飞,苏青.
以三学期制的实施推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8):151-153.
被引量:1
8
郭红芳.
基于三学期制的高职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213-214.
被引量:1
9
孔德慧.
谈高职高专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0
李红杰.
对职业高中开办对口升学的几点看法[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0):152-153.
内江科技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