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藉)礼的特征与功能初探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耕籍(藉)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礼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出新的特点。如西晋武帝耕籍用牛、南朝刘宋文帝恢复州郡地方耕籍礼、南齐武帝确定耕籍用亥日、梁武帝设立亲耕台等等。北朝的耕籍礼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罵,对先农的祭祀规格经历了从少牢到太牢的转变。魏晋南北朝耕籍礼的功能则表现在重农崇祀、弘扬孝道,以及强化等级和树立正统姿态等方面。
作者
高二旺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耕籍礼
籍田
魏晋南北朝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33
同被引文献
19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27
1
晋书卷19礼志上[M].中华书局,1974.
2
《晋书》卷55《潘岳传》,第1500-1503页.
3
宋书卷14礼制一[M].中华书局,1974.
4
三国志卷8公孙度传[M].中华书局,1982.
5
.《晋书》卷19《礼志上》[M].,..
6
《宋书》卷14《礼制一》,第355页.
7
南齐书卷9礼志上[M].中华书局,1972.
8
.《梁书》卷2《武帝纪中》[M].,..
9
《梁书》卷3《武帝纪下》
10
通典卷46礼六·籍田[M].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版.
共引文献
133
1
蔡鸿.
《北朝诗》韵字举误[J]
.南京社会科学,2004(8):87-90.
被引量:2
2
王启发.
南朝时期学术走向及其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30-140.
被引量:1
3
周晓薇.
宋元明时期真武庙的地域分布中心及其历史因素[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9(3):47-55.
被引量:10
4
王光照.
嵇康玄学思想与魏晋名教政治[J]
.江淮论坛,2004(5):91-95.
被引量:2
5
马良怀.
论魏晋士人立足于此岸的超越[J]
.哲学研究,2004(10):44-49.
被引量:1
6
杨义.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上篇)[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88-97.
被引量:5
7
王利华.
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J]
.历史研究,2001(4):33-47.
被引量:38
8
徐颂列.
唐诗中的“绶”[J]
.语文研究,2001(3):24-28.
被引量:2
9
王晓毅.
郭象“性”本体论初探[J]
.哲学研究,2001(9):32-38.
被引量:20
10
刘玉琛.
答“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问[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1):85-87.
同被引文献
191
1
朱明勋.
从《颜氏家训》看南北朝时期的某些社会风俗[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0-13.
被引量:1
2
田非.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服饰风俗之差异[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14-17.
被引量:1
3
杨健吾.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习俗[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41-43.
被引量:2
4
魏向东,张承宗.
魏晋南北朝旅游风俗初探[J]
.江海学刊,2001(2):126-130.
被引量:2
5
郭善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J]
.贵州文史丛刊,2001(4):21-27.
被引量:8
6
黄寿成.
北周礼仪制度渊源考[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83-92.
被引量:3
7
胡厚宣.
說貴田[J]
.历史研究,1957(7):59-70.
被引量:6
8
高寅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俗浅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1):88-91.
被引量:1
9
陆建伟.
秦汉时期市籍制度初探[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4):23-34.
被引量:7
10
何炳棣,张勉励.
捍卫汉化:驳伊芙琳·罗斯基之“再观清代”(上)[J]
.清史研究,2000(1):113-12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9
1
晋文,崔浩.
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2):26-34.
被引量:2
2
陈二峰.
清代耕耤礼的文化内涵及影响[J]
.农业考古,2011(4):68-71.
被引量:1
3
赵俊玲.
《文选》耕藉赋立类原因及入选作品探析[J]
.天中学刊,2012,27(3):82-85.
被引量:3
4
周能俊.
《三国志》札记二则[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9(1):20-22.
5
刘凯.
从“南耕”到“东耕”:“宗周旧制”与“汉家故事”窥管——以周唐间天子/皇帝耤田方位变化为视角[J]
.中国史研究,2014(3):101-127.
被引量:14
6
吴南泽.
从泰始四年籍田礼看晋武帝的黄老思想[J]
.北京社会科学,2016(10):54-64.
被引量:3
7
黄水云.
论宋赋中之藉田礼制书写[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1-8.
被引量:1
8
蔡静,张俊英.
近三十年来魏晋南北朝礼制与风俗研究综述[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5):28-34.
被引量:3
9
彭兆荣.
君仪田方——古代天子藉田礼之人类学研究[J]
.学术界,2019,0(9):78-8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何玉红.
法律分析·政治解释·文化构建——“故事”研究的三种路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6):130-138.
被引量:5
2
刘凯.
清整与转化:北魏杂祀简考[J]
.东岳论丛,2021(4):146-154.
被引量:2
3
陈丽,魏明孔.
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25-132.
4
刘宇竹.
中国古代乡村组织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15,0(9):246-247.
5
宁镇疆.
周代“籍礼”补议--兼说商代无“籍田”及“籍礼”[J]
.中国史研究,2016(1):45-62.
被引量:15
6
吴南泽.
从泰始四年籍田礼看晋武帝的黄老思想[J]
.北京社会科学,2016(10):54-64.
被引量:3
7
黄水云.
论宋赋中之藉田礼制书写[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1-8.
被引量:1
8
袁青.
20世纪以来黄老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史学月刊,2018(1):119-132.
被引量:6
9
吴南泽.
刘颂的封建论与西晋武惠之际的政局[J]
.许昌学院学报,2018,37(9):1-10.
被引量:1
10
黄水云.
固本与致孝:唐宋赋作中之藉田题材书写[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1):67-79.
被引量:2
1
陈二峰.
论汉代的籍田礼[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29(3):13-15.
被引量:5
2
魏得胜.
汉文帝的现代性[J]
.杂文月刊,2008,0(11):40-40.
3
艾红玲.
清代籍田祀先农之礼考察[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6):128-129.
被引量:2
4
李锦山.
中国古代农业礼仪、节日及习俗简述[J]
.农业考古,2002(3):75-87.
被引量:11
5
雷晓鹏.
清华简《系年》与周宣王“不籍千亩”新研[J]
.中国农史,2014,33(4):56-63.
被引量:4
6
李冬君.
仁者无为而治[J]
.领导文萃,2015,0(2):84-87.
7
王晖.
论方志性质[J]
.中国地方志,1990(1):6-17.
被引量:7
8
劳允兴.
山川坛——先农坛(二)[J]
.北京文史,2008(2):18-22.
9
千秋雪.
北魏将领:不知仁慈是何物[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5,0(6):10-10.
10
馮國瑞.
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J]
.文物,1954(2):50-56.
被引量:1
农业考古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