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华夏植物群起源新观点作了补充论述,植物群的演替与分布也作了概要综述。还以附表显示晚古生代全球有关植物群地理区划及可能的渊源关系。
作者
李星学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1-422,共12页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起源
演替
分布
古植物学
分类号
Q91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2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48
参考文献
13
1
李星学,Palaeobotanist,1996年,45卷,303页
2
李星学,Rev Palaeobot Palynol,1996年,90卷,特辑,41页
3
李星学,Fossil floras of China through the Geological Ages,1995年,244页
4
Wu Xiuyuan,Fossil Floras of China through the geological Ages,1995年,78页
5
李星学,Jn S Asian Earth Sci,1994年,9卷,4期,309页
6
李星学,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1993年
7
李星学,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alaeont,1992年
8
Nie Shangyou,Paleozoic Paleogeography and Biogeography,1990年
9
Lin Jinlu,11th Internat Strat Geol Carbon,1989年
10
陈其--,古生物学报,1988年,27卷,4期,404页
同被引文献
462
1
李洪起,田宝霖.
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 GuetZhi的叶部解剖研究[J]
.古生物学报,1990,29(2):216-227.
被引量:2
2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姚建新.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J]
.地质学报,2006,80(12):1793-1806.
被引量:150
3
王德明,郝守刚,刘振锋.
Researches on Plants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 in 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2,76(4):393-407.
被引量:10
4
ChengWen Wang, YueWu Sun, Ning Li, GuoWei Zhao,XiaoQin Ma.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Late Paleozoic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djacent regio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5):619-626.
被引量:38
5
JI WeiQiang,WU FuYuan,LIU ChuanZhou,CHUNG SunLin.
Geochronology and petrogenesis of granitic rocks in Gangdese batholith, southern Tibet[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9):1240-1261.
被引量:94
6
Lei Xiang,LiangShu Shu.
Pre-Devonian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Block: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rom detrital zircon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0,53(10):1427-1444.
被引量:30
7
DENG ShengHui1,2, WAN ChuanBiao3 & YANG JianGuo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eijing 100083,China,3 Daqing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Daqing 164712, China.
Discovery of a Late Permian Angara-Cathaysia mixed flora from Acheng of Heilongjiang,China,with discussions on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11):1746-1755.
被引量:22
8
陈其奭.
浙江晚泥盆世的石松类(Lycopodiales)化石[J]
.浙江国土资源,1999(2):15-23.
被引量:6
9
陈智梁.
特提斯地质一百年[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4,15(1X):1-22.
被引量:48
10
潘桂棠.
全球洋-陆转换中的特提斯演化[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4,15(1X):23-40.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18
1
杨楠,李承森.
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的组成与古地理分布[J]
.古地理学报,2009,11(1):91-104.
被引量:5
2
孙克勤.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J]
.科学通报,1998,43(20):2139-2147.
被引量:6
3
杨关秀,王洪山.
禹州植物群——中、晚期华夏植物群之瑰宝[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42(8):1192-1209.
被引量:2
4
孙克勤,史晓颖,崔金钟.
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J]
.植物学通报,2000,17(3):193-203.
被引量:12
5
章秉辰,王永成,李庆康.
禹州华夏植物群与含煤地层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5):539-542.
6
刘陆军,姚兆奇.
华南二叠纪松柏植物化石[J]
.古生物学报,2013,52(2):182-201.
7
彭镇华,江守和.
芍药科植物独特性与起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09-213.
被引量:17
8
孙克勤.
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J]
.植物学通报,2001,18(6):691-706.
被引量:10
9
孙跃武,丁海生,刘欢,张德军,公繁浩,郑月娟.
华北板块北缘中二叠统于家北沟组植物化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46(5):1268-1283.
被引量:12
10
程晨,王军,李丹丹,吴秀元.
北祁连山东段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兼论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J]
.地质论评,2019,65(2):491-5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8
1
孙克勤,邓胜徽.
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的研究[J]
.地质论评,2004,50(4):337-342.
被引量:4
2
黄永高,金飚,贾妮,何小弟.
芍药和牡丹部分品种茎叶器官的解剖学观察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4):447-451.
被引量:5
3
成明亮,吕长平,莫宁捷,刘林艳,易清.
芍药的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44-49.
被引量:17
4
白海峰,包洪平,马占荣.
平凉二道沟剖面二叠系山西组植物化石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天然气技术,2007,1(4):21-23.
5
吴秀元,王军,张宜.
中国前晚石炭世植物群的性质--对“前华夏植物群”的讨论[J]
.古生物学报,2008,47(1):1-20.
被引量:7
6
刘玉梅.
观赏芍药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65-4967.
被引量:13
7
陈卫元,赵明,何小弟,张松荣,金飚,曹兆阳.
芍药、牡丹的根器官比较解剖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29(3):91-94.
被引量:3
8
杨楠,李承森.
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的组成与古地理分布[J]
.古地理学报,2009,11(1):91-104.
被引量:5
9
张松荣,唐红军,何小弟,曹兆阳,王安浩.
芍药繁殖器官形态特征观察研究[J]
.中国花卉园艺,2009(8):82-84.
被引量:2
10
崔丽,王德明.
华南早石炭世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3):451-460.
被引量:7
1
温惠珍.
植物区系间断分布的分子生物学方法[J]
.生态科学,1993,12(2):139-143.
2
米家榕,孙克勤.
关于华夏植物群起源问题的探讨[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25(1):1-5.
被引量:10
3
谭娟杰.
中国肖叶甲亚科属的分布类型(鞘翅目:肖叶甲科)[J]
.武夷科学,1994,11(0):93-99.
被引量:3
4
张勋,余跃生,张艳丽,孙思.
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和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2):65-67.
被引量:7
5
林盛发.
漳州林姓与台湾的渊源关系[J]
.闽南风,2013(1):25-28.
6
余跃生,张勋,赵明未,张艳丽,何学华,曹显明.
贵州布依族、侗族、水族和毛南族头面部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1):1-4.
被引量:11
7
孙凤琪,赫瓦林,刘桂凤.
相同等位基因型的选择规律[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20(2):23-25.
8
黄俊华.
中国猪毛菜属(Salsola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J]
.干旱区地理,2005,28(3):325-329.
被引量:31
9
任国栋,都建霞.
京津冀地区双翅目区系组成与分布格局[J]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1-5.
被引量:2
10
韩博平,王如松.
论系统科学思想对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
.大自然探索,1996,15(1):102-105.
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
199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