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76,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
2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
3林珊·李普曼[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
4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念[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共引文献81
-
1卓泽渊,石泰峰.社会协调发展与法的价值观转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29-37. 被引量:2
-
2陈祖洲.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福利观[J].史学月刊,2002(12):68-72.
-
3吴向东.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制度与价值观[J].河北学刊,2005,25(3):124-127. 被引量:9
-
4汪国培.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灌输的实践性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122-125. 被引量:2
-
5许耀桐.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新视野,2006(1):4-6. 被引量:8
-
6徐洋.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段译文的争论说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7-141.
-
7苗贵山.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的追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42-46. 被引量:5
-
8寇鸿顺.论卢卡奇对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反思与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42-48. 被引量:4
-
9刘广登.政府宪法责任的理论逻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5):109-113. 被引量:1
-
10熊毅.清代中后期人口因素对四川区域发展的影响[J].天府新论,2006(6):121-122.
-
1樊俊怡.浅析传统媒介如何适应新媒介[J].新闻世界,2015(10):29-30.
-
2周跃敏.多媒体生态环境下党报如何作为[J].传媒观察,2010(5):5-8.
-
3马婉琳.论当今社会新闻媒体的功能及作用[J].民族论坛,2013(9X):110-112.
-
4王科正,夏洪川.黑龙江省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J].图书馆建设,1985(S2):60-68. 被引量:2
-
5范缤月.中国与意大利新闻媒介比较[J].新闻传播,2009(8):60-60.
-
6姜飞.新媒体对中国“权势”文化的颠覆与重构[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2):80-80.
-
7王太华.关于广播影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直党建,2009(1):12-15.
-
8陈坤.球的作用力不沿杆的方向——对“两种解法结果迥异”一文的讨论[J].物理教学,2008,30(9):52-52.
-
9郑婕,吴珅.作为舆论反作用力的放大器——微博的角色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93-98.
-
10邓莹.关于新闻媒体自律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20(6):149-15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