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局限及其改进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次相对评价法的实质是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方法的集成,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但这一方法存在着很大缺陷:AHP方法是基于准则间的相互独立性以及准则与目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基础上的,与现实中评价准则与目标以及准则之间往往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特性不符,因此进一步的DEA评价结果会有很大误差。本文对二次相对评价法进行了改进,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代替了层次分析法,使之更接近于现实,为科学决策与评价提供公正、准确的依据。
作者
杨峰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67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1
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Moore,J.R.Baker ,N.R.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coring model design-application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selection[J].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ement,1969,16(3).90-98.
3
冯英浚,李成红.
二次相对效益──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指标[J]
.中国软科学,1995(7):30-37.
被引量:77
4
吴育华,曾祥云,宋继旺.
带有AHP约束锥的DEA模型[J]
.系统工程学报,1999,14(4):330-333.
被引量:60
5
毕克新,吴勃英,冯英浚.
测算高校R&D综合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J]
.管理科学学报,2000,3(3):89-94.
被引量:16
6
卢怀宝,冯英浚,曲世友,徐伯承,陈金霞.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1):90-93.
被引量:15
7
T.L. Saat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80
8
T. L. Saaty.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 Pittsburgh. R W S Publication, 199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魏权龄,岳明.
DEA概论与C^2R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一)[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9(1):58-69.
被引量:214
2
魏权龄,崔宇刚.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几个重要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二)[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9(2):55-68.
被引量:62
3
吴育华,李从东.
DEA方法与生产函数法的比较[J]
.系统工程,1995,13(3):15-19.
被引量:32
4
冯英浚,李成红.
二次相对效益──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指标[J]
.中国软科学,1995(7):30-37.
被引量:77
5
吴育华,范贻昌,宋继旺.
DEA模型的一般投影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1996,11(4):45-52.
被引量:13
6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18-257.
7
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1990年
8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1988年
9
刘文达,刘卫红,李学志.
对改进大学科技统计内容的探讨──兼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拙见[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19(1):40-4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67
1
杜娟,李汉铃,米家宁.
一种基于组织竞争力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32-36.
被引量:2
2
杨印生,李宁,谢鹏扬.
基于限定域的AHP/DEA模型和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1-24.
3
郭伟昌.
二次相对评价在管理审计中的应用[J]
.生产力研究,2008(16):143-145.
4
罗公利,边伟军.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述评[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39-45.
被引量:1
5
李恒光.
基于3C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动态绩效评价模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6-53.
被引量:1
6
姜华,吴跃,孙新宇,叶涛.
省属本科高校绩效评价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1):117-122.
被引量:5
7
杜娟.
基于组织绩效的领导行为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2):51-57.
被引量:2
8
杨印生,李宁.
基于偏好锥的DEA-DA模型研究[J]
.运筹与管理,2004,13(4):1-5.
被引量:6
9
党兴华,王育晓,刘泽双.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3):130-135.
被引量:34
10
曲世友.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40-4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2
1
王大伟,王宇,冯英浚.
区域经济实力的二次相对评价[J]
.商业研究,2005(20):33-37.
被引量:2
2
王忠元.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J]
.绿色财会,2006(2):33-34.
被引量:2
3
姜传军.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选择[J]
.中国林业经济,2007(2):26-29.
被引量:9
4
Saaty T L. 2001.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Pittsburgh : RWS publications.
5
关宏图,王兆君,尚瑞.
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07(6):39-42.
被引量:8
6
王薇.
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08(11):40-42.
被引量:5
7
姜传军,吕洁华.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林业经济,2008(11):61-63.
被引量:19
8
张秀生,陈慧女.
我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9个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85-88.
被引量:15
9
张晓陶,薛惠锋.
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J]
.生态经济,2010,26(1):137-139.
被引量:7
10
车晓翠,张平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绩效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
.学术交流,2011(1):94-96.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耿玉德,张朝辉.
基于二次相对评价的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效率测度[J]
.林业科学,2013,49(7):150-15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陈岩,付存军,张朝辉.
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的演进历程与发展特性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14(2):6-9.
2
高路,吕洁华,张滨.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Panel Data模型[J]
.林业经济,2015,37(6):66-71.
被引量:1
3
高路,吕洁华,张滨.
基于统计回归模型的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3):206-211.
被引量:1
4
郝立丽,张滨,唐梓又.
基于IRF与VD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带动效果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3):225-233.
被引量:8
5
朱震锋,曹玉昆,王非,陈丽荣.
基于效率评价的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4):295-301.
被引量:15
6
朱震锋,曹玉昆,王非.
中国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2016,32(11):103-107.
被引量:16
7
祝凌云,冯彦,刘婷婷,张大红.
中国林业资源、投资与建设的空间分布与发展策略选择[J]
.生态科学,2017,36(3):149-154.
8
王玉芳,郭娟,周妹,李珏,赵明鑫.
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了林区经济转型吗?——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17,37(3):10-16.
被引量:15
9
佟光霁,耿晓雪.
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认知调查与分析——以伊春市为例[J]
.林业经济,2018,40(2):19-23.
被引量:4
10
韩俊英,岳上植.
南方集体林区经济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8,0(22):123-126.
被引量:1
1
张苗.
测算企业营销能力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73-76.
2
孟祥兰,雷茜.
我国各省份能源利用的效率评价——基于DEA数据包络方法[J]
.宏观经济研究,2011(10):40-46.
被引量:15
3
王小黎.
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
.经济论坛,2009(11):63-64.
被引量:2
4
高岩.
层次分析法在家庭理财中的应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5):67-68.
被引量:2
5
夏鑫.
煤矿环境审计综合评价模型探讨[J]
.江苏商论,2007(7):130-131.
被引量:1
6
陈建鑫.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与评价[J]
.科教文汇,2009(19):216-217.
7
孙振英.
二次相对评价法在管理审计中的应用[J]
.中国内部审计,2008(8):34-37.
8
游达明,成宇君.
企业并购绩效的二次相对评价法[J]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9):37-38.
被引量:1
9
倪义芳,杜伟锦,陈畴镛.
基于AHP的企业投资战略综合风险决策与评价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10):56-58.
被引量:3
10
夏娟.
中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
.商,2013(15):64-64.
商场现代化
2008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