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夏玉米单产600~700公斤高产栽培要点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面积超千斤典型。实践证明,良种良法配套,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作者
李大田
卢学彬
李艳
张保良
机构地区
柘城县农业局
出处
《种业导刊》
2008年第8期23-23,25,共2页
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关键词
栽培要点
夏玉米
单产
良种良法配套
生产技术
玉米品种
玉米产量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TD823.97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3
1
谢迎新,张淑利,王永华,郭天财,刘东洋.
水磷耦合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2):22-25.
被引量:8
2
韩卫红,李建刚,马翔龙.
豫西旱作区夏玉米生产限制因素分析及增产对策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37-39.
被引量:14
3
郑惠玲,姬变英,武继承,史福刚.
氮肥分期施用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67-69.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王峰,王顺霞,王占军,左忠.
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4):167-171.
被引量:25
2
刘明强,宇振荣,刘云慧.
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模型的修正和验证[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9):1834-1840.
被引量:3
3
程宪国,汪德水,张美荣,周涌,金轲,郭世昌,王自力,王书子.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4):67-74.
被引量:96
4
曲东,王保莉,山仑,汪沛洪,苏佩.
干旱条件下磷对玉米叶SOD和POD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24(3):47-51.
被引量:30
5
宋朝玉,张继余,张清霞,陈希群,李祥云,王圣健.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J]
.作物杂志,2006(1):36-38.
被引量:100
6
姚宇卿,张灿军,沈东风,吕军杰,仵均祥,张洁,王育红,李志锋.
河南省旱作区节水抗灾培肥技术体系集成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6,26(4):9-11.
被引量:2
7
刘文菊,李美茹,赵全利,李科江,张西科,刘微.
水分、磷肥耦合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6,21(B11):46-50.
被引量:4
8
陈国立,刘键娜,娄麦兰,祁丽敏,李元力,刘峰,李清峰.
郑单958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及部分植株性状研究初报[J]
.玉米科学,2006,14(B07):108-109.
被引量:10
9
唐绍忠,梁银丽,蔡焕杰,等.旱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0
方继友,徐海光,藏士国,周厚均,陈宝祥,张树军.
旱地春玉米公顷产10500kg栽培技术模型研究与实践[J]
.玉米科学,1997,5(3):33-3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5
1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玉米科学,2010,18(2):136-141.
被引量:12
2
齐宗琢,邓玉傲,夏荣波,赵永军,鲁旭东,杨欣合.
新野县2007年玉米新品种展示[J]
.种业导刊,2008(4):29-30.
被引量:2
3
焦建军.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8(6):24-25.
被引量:9
4
周晓舟,唐创业.
氮磷钾对秋玉米农艺性状和植株养分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9):27-29.
被引量:19
5
何艳霞,袁文先,韩旭东,张东勤.
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23-24.
被引量:27
6
阎慧敏,靳书喜,宋启云,张军慧,宋新田.
夏玉米“3414”田间肥效试验初报[J]
.种业导刊,2009(3):27-29.
被引量:19
7
白学宝.
浚单22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9(8):22-23.
被引量:1
8
刘天柱,刘光华,秦艳琴,刘春堂,陈希瑞.
夏玉米区域试验工作建议[J]
.种业导刊,2009(8):31-32.
被引量:12
9
李丙奇,孙克刚,和爱玲,高国华.
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10):83-85.
被引量:18
10
皇雅领.
夏玉米增产关键技术[J]
.种业导刊,2009(9):19-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杨金慧,李风艳,温振民.
玉米杂交种陕资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1,47(5):40-42.
被引量:5
2
邵群忠,马卫东,王成业.
黄淮海夏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94-694.
被引量:33
3
王振华,王懿波,王永普,张新.
河南省夏玉米再高产的关键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1995,24(5):3-5.
被引量:24
4
赵治军,张磊.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村科技,2005(7):21-21.
被引量:5
5
沈宏,赵荣.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13-114.
被引量:5
6
郑惠玲,姬变英,武继承,史福刚.
氮肥分期施用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67-69.
被引量:29
7
谢迎新,张淑利,王永华,郭天财,刘东洋.
水磷耦合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2):22-25.
被引量:8
8
王志坚,田春丽,王立河,张继增,朱松安,王崇华.
氮磷钾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种业导刊,2008(5):29-30.
被引量:4
9
杨洁.
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8(6):19-20.
被引量:10
10
焦建军.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8(6):24-2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何艳霞,袁文先,韩旭东,张东勤.
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23-24.
被引量:27
2
张树正,张春生,王秋红.
鲁中南地区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55-55.
被引量:1
3
马毅,张学红,牛海莲,刘燕国.
夏直播玉米高产施肥技术[J]
.种业导刊,2010(9):23-24.
被引量:11
4
邢成瑞,常霞,金秀英.
夏玉米高产措施[J]
.种业导刊,2010(9):35-36.
被引量:6
5
张文彦,李小强,田庄志,付军侠.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4):254-25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万炳民.
夏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
.种业导刊,2009(8):34-34.
被引量:20
2
宋爱芹,王国庆.
后河镇玉米生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54-54.
3
刘飞.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7-27.
被引量:7
4
赵发欣.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1):30-30.
被引量:3
5
袁文先,张宁,王宝亮,张琪,张东勤.
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J]
.种业导刊,2010(2):22-22.
被引量:20
6
王小雷.
蒙城县麦茬夏玉米节本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0-70.
被引量:2
7
胡彦奇,吴黎强.
金博士658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0(3):19-20.
被引量:8
8
徐明.
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与对策[J]
.种业导刊,2010(4):19-22.
被引量:7
9
胡彦奇,张文才,吴黎强.
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0(4):28-29.
被引量:19
10
程斐.
优质蛋白玉米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0(5):25-26.
被引量:2
1
刘桂珍.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及栽培要点[J]
.农村科技,2008(3):9-9.
2
周书有.
长城218玉米品种在西峡县利用前景探析[J]
.河南农业,2005(4):47-47.
3
孙彤.
国际油价回暖,玉米价格可能上升[J]
.中国禽业导刊,2009,26(6):35-36.
4
隋方功,葛体达,刘鹏起,吕银燕,周广胜.
干旱对夏玉米碳素同化、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234-236.
被引量:28
5
郑华,刘利华,赵文法,周月英,吴日锋,钟伟荣,朱建军.
白露地高产高效人工栽培技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4):65-66.
被引量:1
6
全东兴,南钟浩,侯立刚,周舰.
旱稻新品种天井5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J]
.中国稻米,2005,11(6):17-17.
被引量:1
7
朱建军,郑华,钟伟荣,刘利华,赵文法,周月英.
生地高产高效人工栽培技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64-65.
8
张沛沛,刘文锴,吕鹏,陈宜金,梁明星.
采煤沉陷区积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
.煤炭工程,2016,48(5):94-97.
被引量:5
9
胡振琪,邵芳,多玲花,武善元,李星宇,Kevin McSweeney.
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及实践[J]
.煤炭学报,2017,42(3):557-566.
被引量:21
种业导刊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