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论视野下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伦理性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论日益受到重视,它对知识的探究方法与成果逐渐辐射到其他领域。教育评价首先作为知识形态被人们认识、接受和应用,因此,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与知识论有着逻辑上的密切联系;而知识论及其发展,对教育评价科学性、伦理性等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
刘宗南
机构地区
咸宁学院教育系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知识论
教育评价
科学性
伦理性
分类号
G40-058.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85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美]杜威,傅统先译.确定性的寻求一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陈嘉明.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J]
.哲学研究,2003(5):89-95.
被引量:19
3
郁振华.
克服客观主义——波兰尼的个体知识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1):9-15.
被引量:46
4
吕颖,乔建中.
知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评价的启示[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10-13.
被引量:3
5
荀振芳.
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29-32.
被引量:11
6
刘志军.
教育评价的反思和建构[J]
.教育研究,2004,25(2):59-64.
被引量:91
7
陈闻晋,薛玉刚.
教育评价中的伦理问题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04(3):49-51.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陈新汉.
评价论在当代中国[J]
.天津社会科学,1998(6):25-29.
被引量:3
2
赖金良.
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1997(3):40-44.
被引量:31
3
刘尧.
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从我国的教育评价学研究谈起[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91-93.
被引量:26
4
欧内斯特·L·博耶.学术评价[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6,(1).
5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298.
6
Amstrong,D. A. ,1973,Belief, Truth and Knowledge,Cambridge,Eng..
7
Audi, Robert ( ed. ), 1995,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olsophy,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Austin,J. L ,1964,Sense and Sensivili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Chisholm, Rodefick, 1982, The Foundations of Knowing, Sussex: Harvester Press.
10
Chisholm,Roderick,1987, "Knowledge as Justified Truth Belief", in Moser and Vandemat ( ed. ), Human Knowled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共引文献
185
1
罗豪伟,吴彧君,余华.
对教育评价话语的分析与反思——基于上海高中生对“学霸”的使用调查[J]
.语言学研究,2023(3):165-176.
2
余怿.
口译过程的“数据—信息—知识”模型——知识管理学视阈下的释意派“三角模型”再阐释[J]
.翻译界,2022(1):118-131.
3
孙捷.
基于园本实践评价模式下幼儿活动新探索[J]
.当代家庭教育,2021(11):64-65.
4
张秀红,范文贵.
创新教育与“对话”[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4):22-26.
被引量:5
5
阮金纯.
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精神关怀和“三化取向”[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19-22.
被引量:2
6
赵民.
对中小学教育评价中的伦理问题再思考[J]
.消费导刊,2009,0(21):172-173.
7
范文贵.
默会知识观下的创新教育[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71-73.
被引量:8
8
晋荣东.
论现代逻辑的规范性及其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6):86-93.
被引量:4
9
刘仲林.
波兰尼“意会知识”的脑科学背景[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5):20-24.
被引量:8
10
郁振华.
罗蒂知识观批判——兼论认识论的语用学转向[J]
.学术月刊,2005,37(1):17-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蔡敏.
美国教育评价的伦理规范建设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18-2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2
1
朱丽.
技术与伦理:学生评价发展的两条路径[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4):11-14.
被引量:2
2
技术与伦理:学生评价发展的两条路径[J]
.师资建设,2018,31(9):23-2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映学.
学业测验与评价伦理的内涵、表现与反思[J]
.教育评论,2022(5):72-78.
2
张恩铭,刘梦思.
将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日本“认知咨询”学习支援模式及其启示[J]
.教育导刊,2023(8):84-96.
1
张爱香.
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3):39-39.
2
吕颖,乔建中.
知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评价的启示[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10-13.
被引量:3
3
郑金洲.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一——教育日志[J]
.人民教育,2004(12):35-38.
被引量:10
4
王石河,丁扬阳.
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方法与成果评价[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S1):38-39.
被引量:14
5
栾传大.
吉林省实验小学协作研究十年报告[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4(1):31-33.
6
唐振松,周仕荣.
中学数学教师认识和处理新教材的若干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91-94.
7
辛涛,王烨辉,李凌艳.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测量:框架与途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0.
被引量:7
8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测量的框架与途径[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9):92-92.
9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测量的框架与途径[J]
.新华文摘,2010(14):166-166.
10
首届全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暨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表达专题研讨[J]
.中国教育学刊,2017(4):21-21.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