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3,共2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参考文献6
-
1韩陈其.2005.《“我的他”:“他”是谁?》,见《语言是小河》,中国经济出版社.
-
2江治刚,李军花.“人称代词带定语”结构考察[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10):127-131. 被引量:3
-
3太田辰夫,蒋绍愚,徐昌华翻译.《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4魏志成.论“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7(5):412-416. 被引量:16
-
5张崇.人称代词前加定语的两条近古用例[J].中国语文,1991,(5).
-
6张凤琴,冯鸣.关于“定语+人称代词”[J].修辞学习,2004(6):53-55.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23
-
1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1999,22(4):2-11. 被引量:52
-
2刘重德.“欧化”辨析——兼评“归化”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46-50. 被引量:42
-
3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0):42-45. 被引量:27
-
4石定栩,朱志瑜.英语与香港书面汉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3):200-206. 被引量:38
-
5张凤琴,冯鸣.关于“定语+人称代词”[J].修辞学习,2004(6):53-55. 被引量:19
-
6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17-22. 被引量:94
-
7石定栩,苏金智,朱志瑜.香港书面语的句法特点[J].中国语文,2001(6):558-564. 被引量:16
-
8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
9新民从报,1903,38.
-
10葛懋春,蒋俊编选.《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第183页
共引文献24
-
1卢芸蓉,朱军.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内部“开放-保守”的差异性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3):133-140. 被引量:2
-
2刁晏斌.略论共时语法研究中的历时观照[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5-8. 被引量:3
-
3魏志成.论“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7(5):412-416. 被引量:16
-
4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修辞学习,2007(6):1-7. 被引量:130
-
5方梅.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中国语文,2008(4):291-303. 被引量:132
-
6黄燕.人称代词受修饰现象考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4):69-73.
-
7李素秋.现代汉语定语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67-72. 被引量:2
-
8崔山佳.《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献疑[J].修辞学习,2009(1):39-44. 被引量:2
-
9胡显耀,曾佳.用语料库考察汉语翻译小说定语的容量和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3):61-66. 被引量:13
-
10汪化云.也说“人称代词受修饰”现象[J].汉字文化,2009(3):17-1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9
-
1刁晏斌.“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49-53. 被引量:12
-
2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1999,22(4):2-11. 被引量:52
-
3谢耀基.香港的多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J].方言,1997(3):174-177. 被引量:6
-
4顾钧,顾农.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1999(8):12-16. 被引量:12
-
5汤志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汉语词汇方面若干差异举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5(1):103-109. 被引量:18
-
6刁晏斌.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4):99-105. 被引量:12
-
7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0
-
8王希杰.略说潜句和演绎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1):22-25. 被引量:6
-
9石定栩,朱志瑜.英语与香港书面汉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3):200-206. 被引量:38
-
10张凤琴,冯鸣.关于“定语+人称代词”[J].修辞学习,2004(6):53-5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6
-
1向二兰.汉英“M+PP”结构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149-154. 被引量:2
-
2陈景元.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75-79. 被引量:3
-
3崔山佳.《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商榷三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3):29-33.
-
4洪爽.从港式中文看普通话书面语及其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2):42-48. 被引量:1
-
5刘小红,侯国金.既生“我的”,何生“的我”:“X的+人称代词”构式的词汇——构式语用学阐释[J].外语研究,2019,36(6):35-40. 被引量:2
-
6王朝晖,余军.“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语法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5):212-2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崔山佳.《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商榷三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3):29-33.
-
2卢秋蓉,刘海燕.现代汉语存现句中句首NP_1的语义内涵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3):107-111.
-
3刘银姣.“忽A忽B”构式的多维考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89-93.
-
4刘小红,侯国金.既生“我的”,何生“的我”:“X的+人称代词”构式的词汇——构式语用学阐释[J].外语研究,2019,36(6):35-40. 被引量:2
-
5崔山佳.《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对汉语句法的影响》商榷三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3):15-21.
-
6常芳玲.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历时语言研究文献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20,41(6):31-41. 被引量:8
-
7HONG Shuang.Study on Chinese“Internet New Idioms”[J].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2021,11(4):232-236. 被引量:1
-
8潘艳艳.构式创新和能产的语境制约因素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44(5):60-67. 被引量:2
-
9刘小红,侯国金.双关何以为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4(6):148-162.
-
10徐涵韬.近年来汉语欧化研究的新进展[J].励耘语言学刊,2022(2):1-17.
-
1张凤琴,冯鸣.关于“定语+人称代词”[J].修辞学习,2004(6):53-55. 被引量:19
-
2陈景元.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75-79. 被引量:3
-
3王卓.浅析“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M+PP结构的来源及语用价值[J].文学界(理论版),2010(9):116-117. 被引量:1
-
4何雅媚.“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翻译审美[J].中国翻译,2010,31(4):56-60. 被引量:1
-
5魏志成.论“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来源[J].中国语文,2007(5):412-416. 被引量:16
-
6韩书庚.“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16(4):45-48.
-
7崔山佳.《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商榷三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3):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