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际体系的结构及其变革——从中国立场审视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尝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考察了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新现实主义、新制度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各自的代表性著作——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卜中的主要思想,力图在其中寻找能够对当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状况进行解释的思想成果。
作者
林彬彬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出处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2期195-195,共1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国际体系结构
国际机制
共有观念
和平崛起
分类号
D64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2
1
李海东.
国际关系理论对北约扩大的解释及其合理性[J]
.国际论坛,2004,6(4):51-55.
被引量:1
2
李少军.
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22-29.
被引量:43
3
邹桂英,李秋林.
基于国际关系理论对朝核问题的考虑[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1):41-43.
被引量:1
4
陈奕平.
权力、机制与认同——对美国东盟地区论坛政策演变的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29-35.
被引量:6
5
陈小鼎.
试析国际关系理论的合成——一种科学哲学的分析视角[J]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4):158-172.
被引量:4
6
(英)伊·拉卡托斯(ImreLakatos)著,兰征.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7
黄海涛.
国际关系理论合成问题浅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25(3):98-103.
被引量:2
8
尹伯成.
“综合”、“折中”与经济学的创新--以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J]
.江海学刊,2008(5):58-63.
被引量:1
9
宋伟.
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J]
.欧洲,2002,20(2):16-23.
被引量:2
10
王公龙.
对日美同盟“再定义”的再认识——以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为视角的选择性分析[J]
.日本学刊,2002(5):18-3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周方银,王子昌.
三大主义式论文可以休矣——论国际关系理论的运用与综合[J]
.国际政治科学,2009(1):79-98.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王缉思.
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脱节的症结与出路[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1-11.
被引量:15
2
王栋.
双重超越的困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刍议[J]
.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12-28.
被引量:11
3
周秋君.
国际合作的英国学派路径[J]
.学术论坛,2010,33(5):49-52.
被引量:2
4
吴白乙.
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再思考[J]
.拉丁美洲研究,2010(4):3-10.
被引量:9
5
白云真.
体系·国家·社会·个体--中国外交的分析层次[J]
.当代亚太,2010(4):88-111.
被引量:2
6
谭笑,惠春琳.
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比较[J]
.太平洋学报,2010,18(9):51-58.
被引量:3
7
曾向红.
“世界观问题”为什么没有成为问题?——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J]
.欧洲研究,2010,28(5):1-24.
被引量:3
8
李志永.
规则的分布:结构的面像与综合[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2):96-113.
被引量:3
9
曾向红,杨恕.
和谐世界观的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研究——基于与温特世界国家观的比较[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0):4-37.
被引量:4
10
赵斌.
印度气候政治的变化机制——基于双层互动的系统分析[J]
.南亚研究,2013(1):62-78.
被引量:8
1
王哲.
沃尔兹、基欧汉、温特与国际合作——读《国际政治理论》、《霸权之后》和《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有感[J]
.克拉玛依学刊,2010,13(1):24-25.
2
卜建华.
论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10(6):62-66.
被引量:4
3
谢丽娟.
论国际体系结构转型对国际组织发展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357-357.
4
桑志明.
是国际政治理论还是哲学理念?——解读《国际政治理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5-216.
5
李秋发.
中国共产党国际体系观的嬗变[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5(4):41-43.
6
新闻人物十大派对★2000版[J]
.中国新闻周刊,2000,0(27):12-13.
7
王斌义.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问题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06(08X):84-85.
8
国际形势与中国立场[J]
.湖南宣传,2003(8):24-25.
9
班宁.加勒特.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遭遇中国因素[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7):71-74.
10
杨国庆.
回到一个中国立场是台湾当局的唯一出路[J]
.台声,2000(6):5-5.
科教文汇
2008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