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细亚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命运及启示 被引量:1

The Fate and Inspirations of the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during the Debate on China's Social Na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由于亚细亚社会理论本身的不足和中国革命、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因素,中国学者普遍对亚细亚社会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拒绝方式主要有三种:全面批判、存而不论和进行策略性解读。 During the debate on China's social nature from the late 1920s through 1930s,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refused to accept the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AMP), partly because of the lacks of AMP, partly because of the need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resentment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e rejecting types include 1) criticizing AMP comprehensively, 2)being blind to AMP and 3)strategic interpreta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AMP.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8,共8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NCET-07-0316)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论战 拒绝 启示 the Asian mode of production (AMP) the debate on China's social nature rejection inspir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1919-193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 2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 3王礼锡.第三版卷头语.读书杂志,1931,1(4).
  • 4季雷.马克思的社会形式论.读书杂志,1933,3(3).
  • 5马札亚尔.中国农村经济研究[M].上海:神州国光社,1934.
  • 6胡秋原.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专制主义[J].读书,1932,(7).
  • 7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9.
  • 8郭沫若.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郭沫若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 9陶希圣.《中国社会形式发达过程的新估定》[J].读书杂志,1932,.
  • 10杜畏之.《古代中国研究批判引论》[J].读书杂志,1932,2(2).

二级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263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