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夏秋绿茶品质的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夏秋绿茶在我国茶叶生产中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其品质较差而限制了创门的生产和利用。因此结合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了提高夏秋绿茶品质的实用技术,以望促进夏秋茶的生产和发展、增加茶农收入。
作者
黄友谊
机构地区
西南农大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适用技术市场》
1997年第1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夏秋绿茶
品质
绿茶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潘拱秀,郑定贵,蒋作明,许英,张超,文登基.
减轻夏秋茶苦涩味的研究[J]
.中国茶叶,1994,16(2):13-14.
被引量:20
2
陈椽.制茶学[M]农业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
19
1
敬廷桃,钟应富,袁林颖,周正科.
改善夏秋绿茶滋味品质研究现状[J]
.茶叶,2006,32(3):133-135.
被引量:21
2
陈常颂.
工艺措施改善夏暑绿茶品质[J]
.茶叶科学技术,2009(4):8-11.
被引量:1
3
汤雯,屠幼英.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J]
.茶叶,2010,36(2):77-81.
被引量:23
4
林金科,杨淑彬,王栋,张泽兴,曾雅惠,金心怡.
增湿萎凋对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82-86.
被引量:10
5
刘跃云,叶阳,杨坚,陈小强,周为.
夏秋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342-344.
被引量:7
6
刘建军,张小福,郭桂义,袁丁.
不同加工工艺对信阳夏季绿茶品质影响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114-115.
被引量:1
7
梅丛笑,方元超,赵晋府.
提高绿茶饮料风味的途径[J]
.饮料工业,2000,3(3):4-8.
被引量:3
8
刘建军,袁丁,司辉清,庞晓莉,唐晓波,杨洁.
遮荫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的内含成分影响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115-118.
被引量:18
9
黄诗刚.
夏秋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南方农业,2013,7(6):85-87.
被引量:5
10
李庆伟.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J]
.农学学报,2013,3(7):33-35.
被引量:2
1
屠幼英.
减少夏秋绿茶苦涩味添加剂的研究[J]
.中国茶叶,1993,15(3):24-24.
被引量:8
2
刘跃云,叶阳,杨坚,陈小强,周为.
夏秋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其提升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342-344.
被引量:7
3
齐桂年,刘勤晋.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3):355-357.
被引量:24
4
郭敏明.
花香型夏秋绿茶加工技术[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6,0(4):44-45.
被引量:1
5
高岭.
四川泡菜与韩国泡菜生产工艺的区别[J]
.中国调味品,2004,29(12):3-5.
被引量:12
6
陆肇鸿.
漫谈酒精工业的生产和发展[J]
.中国酒,1997(3):28-30.
7
罗红霞.
发酵乳与发酵乳饮料研究进展[J]
.草食家畜,1996(2):8-10.
8
敬廷桃,钟应富,袁林颖,周正科.
改善夏秋绿茶滋味品质研究现状[J]
.茶叶,2006,32(3):133-135.
被引量:21
9
黄啟亮,龚万祥,龚永新,张耀武.
夏秋绿茶提升品质的加工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4,34(12):25-26.
被引量:3
10
黄莹捷,姚燕妮,潘欣,黄友谊.
3种因素对虫草多糖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8):235-239.
适用技术市场
199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