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9-470,共2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80
-
1叶浩生.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0,20(2):3-7. 被引量:18
-
2燕国材.关于理论心理学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探新,2000,20(3):3-7. 被引量:9
-
3邵迎生.对现代心理学中文化冲突的后现代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164-169. 被引量:8
-
4叶浩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8-82. 被引量:5
-
5吴江霖.意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和发展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1956(0):83-87. 被引量:3
-
6车文博.统合主客观心理学范式 建构中国大心理学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1995(5):4-7. 被引量:7
-
7车文博.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未来的走向[J].社会科学战线,1995(5):29-43. 被引量:15
-
8郑荣双,车文博.心理学的整合理论[J].心理科学,2003,26(2):349-349. 被引量:6
-
9叶浩生.有关西方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再思考[J].心理学报,2002,34(4):431-436. 被引量:19
-
10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心理科学,2002,25(5):591-596.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11
-
1徐冬英.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124-128. 被引量:5
-
2高翠翠.对心理学危机论的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9-31. 被引量:1
-
3刘宗发.心理学是一门意识科学——心理学学科性质新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72-75. 被引量:3
-
4宋晓东,叶浩生.基于本土文化的世界心理学[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31-35.
-
5谢立平.理论心理学研究及其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63-166. 被引量:1
-
6李明,潘福勤.AQAL模型及其心理学方法论意义[J].医学与哲学(A),2008,29(1):37-39.
-
7雷江华.我国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的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73-77.
-
8薛勇民,王继创.当代进化心理学的哲学反思[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13-16.
-
9李朝晖.当代心理学危机——从理论心理学视角[J].科教文汇,2014(18):205-206. 被引量:2
-
10胡卓煜.进化心理学的辩护:从唯物主义观点推测高级心理机制的产生[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0):3-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于海腾.探究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心理现象[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2):32-36.
-
2何为民,罗大华,马皑.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运用量化方法引起的理论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7-13. 被引量:3
-
3潘昱辰,张海钟.系统科学观指导下心理学学科性质观点综述与理论剖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7):64-67.
-
4江瑞芬.进化与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类青春期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8-29.
-
5刘将,葛鲁嘉.第三种文化与当代心理学的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5):117-122. 被引量:3
-
6孟晓梅,姜永志,张海钟.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弥合心理学困境的努力[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97-100. 被引量:2
-
7姜永志.从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看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兼论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J].心理学探新,2012,32(4):291-297. 被引量:3
-
8姜永志.心理学方法论的主观性变革——兼论Q方法的操作主观性[J].心理学探新,2013,33(4):302-307.
-
9张凯丽,汪凤炎.用行动纪念潘菽先生逝世三十周年[J].心理学探新,2018,38(6):486-491.
-
10刘晨宇.关于我国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讨论[J].才智,2011,0(13):194-194.
-
1名人名言[J].初中生必读,2012(9):13-13.
-
2埃克哈特.不可思议的解放[J].健身科学,2011(5):1-1.
-
3陆杰荣.哲学的“霸道”与精神的“分裂”——读尚杰《精神的分裂——与老年德里达对话》[J].哲学研究,2007(7):122-124.
-
4林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目的问题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7(2):99-101. 被引量:2
-
5石英.“好皇帝”和“坏皇帝”的幸运[J].国学(吉林),2010(3):35-37.
-
6吴刚.科学技术的伦理学反思[J].理论月刊,2002(12):59-60.
-
7从恩霖.有关“伊玛尼”问与答真精神的简析(续二)[J].中国穆斯林,2010(3):22-24.
-
8李楠明.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1,22(4):67-70. 被引量:6
-
9李荣,张赛赛.论《纯粹理性批判》中自在之物与本体的区分[J].东岳论丛,2011,32(11):84-89.
-
10杜望祥.君子和而不同——浅谈存在主义的两大巨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3):14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