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萧红小说中的生命形态及其言说方式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萧红及其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在于写出了东北乡村那让人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东北乡村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文化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性。其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和心理体验,对东北农民物化的生命形态予以深刻的揭示。从这一点来说,她是坚持了鲁迅的思想文化方向,对农民身上所体现出的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及苟活的生活态度采取了"揭出病苦"的创作态度,体现出对国民生存状态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作者 张瑞英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154,共9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版).
  • 2聂绀弩.《萧红选集·序》,《萧红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A]..《鲁迅全集》第6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8页.
  • 4胡风.《(生死场)读后记》,《胡风评论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 5张浩.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7-31. 被引量:6
  • 6鲁迅.《致萧军萧红》,《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1页.
  • 7鲁迅.《(朝花夕拾)·小引》,《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229—230页.
  • 8[法]安德烈·莫罗亚.《<追忆似水年华>序》,[法]M.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等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