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模仿者:《抵达之谜》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当今世界截然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的非殖民化时代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塑造了自己,并向以前的被殖民者开放,而后者现在是其全球业务的参与者。到达第一世界的后殖民知识分子,对以欧洲为中心的进步观与知识观所怀抱的理想提出了质疑。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其小说《抵达之谜》中通过对"模仿"所做的隐喻,形而上地思考了后殖民时代特别是移民社会中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原创性的思辨力探讨了人类精神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
作者 王梅笑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5-187,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奈保尔.抵达之谜[M].邹海仑,蔡曙光,张杰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 2Hardwick. Elizabeth. Meeting V. S Naipaul[J].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987.
  • 3V. S Naipaul. A House for Mr. Biswas [M].London: Penguin, 1961.
  • 4孙妮.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48-53. 被引量:12
  • 5V. S Naipaul. Reading and Writing: A Personal Account[J].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00.
  • 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13.
  • 7V. S Naipaul. The Mimic Men[M]. London: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Ltd, 1967.20.
  • 8Bahadha. Homi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M].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1994.86.
  • 9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311.
  • 10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二级参考文献7

  • 1[1]King,Bruce.V.S.Naipaul[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3.
  • 2[3]Naipaul,V.S.The Mimic Men[M].1967; rpt.Middlesex:Penguin,1980.
  • 3[5]Bhadha,Homi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 4[6]埃里克·威廉斯.从哥伦布到卡斯特罗:加勒比地区史[M].辽宁大学经济系翻译组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6.
  • 5[7]弗朗兹·法农.全世界受苦的人[M].万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 6[8]Barry,Tom.etc.The Other Side of Paradise:Foreign Control in the Carribean[M].New York:Grove Press,1984.
  • 7[10]Naipaul,V.S.The Middle Passage:Impressions of Five Societies[M].London:Andre Deutsch,1962.

共引文献24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