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突破问题的学理审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想提出的目的在于突破文学反映论尤其是机械反映论的理论重围,其现实针对性是明确的。在文学主体论的倡导者看来,它与文学反映论之间的根本对立表现在二者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与否上。主体论与反映论的文学现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存在着深层的冲突性关联。主体论者对文学反映论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偏颇。反映论文学观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近来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的争论仍然体现出对于反映论文学观的坚持。
作者 詹艾斌
出处 《前沿》 CSSCI 2008年第8期172-175,共4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性价值的诉求:从主体性文论到主体间性文论"(项目号:06WX2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4
  • 2刘再复.刘再复论文选[M].香港:大地图书公司,1986.
  • 3刘再复,杨春时.关于文学的主体间性的对话[J].南方文坛,2002(6):14-23. 被引量:57
  • 4刘再复.独语天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77.
  • 5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回望二十世纪中国[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7.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P128).
  • 8.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共引文献590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