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PK”的认知解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认知角度分析了"PK"一词的模糊性、语义的泛化以及词性多重性,同时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观察和视角选择,认识事物的经验角度以及人们使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等方面剖析了"PK"流行的原因。
作者
赵金贞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PK”
语言模糊性
词语泛化
词性
语言经济性原则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新红.
流行语“PK”的来历[J]
.青年记者,2006(1):62-62.
被引量:2
2
刘国柱.
流行词“PK”分析[J]
.修辞学习,2006(2):54-56.
被引量:9
3
熊兵.
PK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6,19(1):34-35.
被引量:4
4
徐大明,陶红印.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
徐盛桓.
“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
.外国语,2006,29(2):18-24.
被引量:90
6
徐宇红.
“PK”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他[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9-83.
被引量:3
7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储泽祥.
汉语规范化中的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单音形容词的AABB差义叠结现象[J]
.语言文字应用,1996(1):80-85.
被引量:19
2
徐盛桓.
会话含意的分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77-82.
被引量:9
3
徐盛桓.
含意本体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3):21-27.
被引量:99
4
徐盛桓.
话语的含意性[J]
.外语研究,1996(3):2-9.
被引量:39
5
胡明扬.
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2(2):98-101.
被引量:112
6
戴浩一.
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
.当代语言学,2002,4(1):1-12.
被引量:109
7
周其焕.
字母词在科技术语中的借用及其有关问题[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4(4):8-12.
被引量:3
8
徐盛桓.
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
.外国语,2002,25(1):6-16.
被引量:146
9
徐盛桓.
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1-7.
被引量:46
10
列孚.
“后超女”现象将继续发酵?[J]
.中国新闻周刊,2005(33):52-5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45
1
李萍.
李伯清“散打”评书的困境与出路[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8-81.
被引量:1
2
周彦每,刘世理.
概念本体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语的认知机制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85-89.
被引量:3
3
范宏雅.
话语含意的认知模式探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57-158.
4
燕芳.
颜色词隐喻化的认知机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48-49.
被引量:3
5
郭中子.
汉语“火星文”与认知语言学研究[J]
.作家,2011(8):138-139.
6
李允,彭建武.
红楼人物名的认知解读[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16-17.
7
杨彦.
汉语变化及汉语变化衍生方式[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222-223.
8
李惠敏.
对偶修辞的认知机理研究[J]
.企业家天地,2008,0(4):251-252.
9
徐盛桓.
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3):163-170.
被引量:92
10
陈俊芳,郭雁文.
试论英语绰号的本质[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6):60-61.
1
傅钰.
汉语多义词“吃”的隐喻研究[J]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6):45-47.
2
吴纪梅.
汉语多动共宾结构的历时演变考察[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3):24-26.
3
朱丽师.
认知视角下的非谓形容词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10):49-51.
4
楚艳芳.
汉语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过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3):22-28.
被引量:5
5
罗胜雄.
网络语言中的语言经济性原则[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3):135-137.
被引量:18
6
曹燕.
语言与思维的双向关系:洪堡特与现代汉语词语泛化[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305-307.
被引量:2
7
林正军,杨忠.
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5):362-367.
被引量:123
8
陈明芳,彭寒珂.
一词多义现象的转喻解析[J]
.云梦学刊,2007,28(2):152-154.
被引量:6
9
买春艳.
多义词现象的认知解析[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3):112-115.
10
吕蕾,杨廷君.
视觉动词“SEE”词义变化的认知解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4):74-76.
被引量:2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