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分”与古代等级观念和封建等级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伴随"分"的含义的延伸,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并被强化。早期儒家思想中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之分,属于"仁"的等级观,本意是希望君臣父子各尽其道,尚无高低主从尊卑之别。至秦汉,"仁"的等级观被增改而具权力之色彩与绝对服从之意味。董仲舒正名定分后,仁的等级之义衍生成森严的封建宗法等级。魏晋时期的玄学与佛教业因轮回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之分,强调实现君主之绝对权威,而将等级差别推向极至。等级之分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无分则乱"之性质。
作者 谢建伟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58-160,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04]284号)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罗宗强.魏晋玄学与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 2周满江,吴全兰.玄思风流[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141.
  • 3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4萧功秦.儒学的三种历史形态[A].见:张荣明.道佛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C].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38.

共引文献4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