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萌生,甲午战后,更是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狂飙巨澜,由此造成了文学观念、文学传统、文学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开始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巨大转型。
作者 王学振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5-72,共8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Social S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项目批准号:07JC51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
  • 2[14]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Z].北京:中华书局,1983.34.
  • 3[5]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M].中华书局,1959.
  • 4邓实.政艺通报外篇*帝国主义[J].政艺通报,1902,.
  •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6[1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1981.
  • 7[17]舒芜,陈迩冬,周绍良,王利器.中国近代文论选[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8王飞,王翼.从清末民初翻译小说的繁荣到中国原创小说的近代化[J].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15-119. 被引量:3
  • 9[20]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1

  • 1Olga Borovaia.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in Shaping the Ladino Novel At the Time of Westernization in the Ottoman Empire (A Case Study: Hasan-pasha and Pavlo y Virzhinia)[J] 2002,Jewish History(3):263~282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