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俞平伯早期的诗学理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出于"进化的还原论"的观念指导,俞平伯的诗歌理论以新诗"社会化的成功"为诉求目标。这种"诗歌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和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规范下的知识分子的过于"功利"而又过于"诗意"的社会与艺术理想。
作者
张大为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152-155,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俞平伯
新诗
诗歌理论
进化论
传统观念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俞平伯.《诗底进化的还原论》[J].诗,1922,1(1).
2
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J].新潮,1919,2(1).
3
俞平伯.冬夜自序[A].俞平伯.冬夜[C].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
共引文献
35
1
许霆.
闻一多诗论“脚镣说”新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69-74.
2
吴思敬.
20世纪新诗思潮述评[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3):114-120.
3
谢冕.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6):50-61.
被引量:6
4
张卫中.
倾斜的坐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语言策略及影响辨析[J]
.文艺争鸣,2006(1):89-94.
被引量:3
5
贺昌盛.
现代性视阈中的汉语“纯诗”理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18-24.
被引量:1
6
朱向军.
臧克家的现实主义诗学理念[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6):86-87.
7
伍明春.
抒情姿态的变化——现代汉诗与民生关系的一种考察[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6):40-42.
被引量:1
8
汤凌云.
俞平伯的新诗观[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72-78.
9
杨四平.
纠缠于新的审美原则的合法性——论2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140-148.
10
许霆.
五四时期的白话运动与新诗运动[J]
.文艺争鸣,2009(7):71-7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高建军,李烨.
评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兼论研究性与鉴赏性古代文学作品选的选材标准问题[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1-44.
被引量:1
2
乐齐.
雅文化和名士风──俞平伯散文的文化形象[J]
.学术月刊,1999,31(3):77-82.
被引量:4
3
唐圭璋,潘君昭.
论词的起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57-63.
被引量:12
4
郑子瑜.
俞平伯早期诗论[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50-52.
被引量:2
5
盖国梁.
发前人未发之覆——《论诗词曲杂著》[J]
.中国社会科学,1984(3):197-198.
被引量:1
6
罗岗.
写史偏多言外意——从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70-93.
被引量:11
7
陈水云.
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转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J]
.社会科学辑刊,2005(2):152-159.
被引量:8
8
邓艮.
建构的先锋:重审俞平伯新诗理论[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41-45.
被引量:1
9
吕美生.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解读心得[J]
.中国韵文学刊,2008,22(1):102-107.
被引量:4
10
彭玉平.
俞平伯与《人间词话》的经典之路——《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一[J]
.学术研究,2008(2):132-13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
1
王美芸.
俞平伯创作与现代期刊关系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5):446-450.
2
李杰.
俞平伯词史观的渊源与实践[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1):79-8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傅宇斌.
选本与注释学视野下的《唐宋词选释》及其词学史意义[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9(1):479-512.
2
傅宇斌.
评点之学:论俞平伯词学方法的学术渊源及其超越[J]
.广东社会科学,2020,0(2):160-168.
1
“文学性质”的定义与文学的新理论结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维吾尔文),2008,29(2):92-94.
2
陈雪莹.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J]
.戏剧之家,2016(13):227-227.
3
朱国庆.
唯在感觉[J]
.文艺评论,1989(6):57-61.
4
张国庆.
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体系[J]
.文学评论,2007(4):42-48.
被引量:8
5
唐辉.
借得西门说晚明[J]
.寻根,2004(5):35-42.
6
左晓琴.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简析庄子《逍遥游》的理论结构和思想内涵[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86-87.
被引量:1
7
魏忠.
上帝派来的天使[J]
.今日教育,2015(6):62-63.
8
曹顺庆.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
.中国比较文学,2001(3):1-17.
被引量:49
9
张莉.
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研究——以《教师》为例[J]
.作家,2014,0(04X):105-106.
10
赵俊.
浅析《边城》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9X):19-20.
广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