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探析
被引量: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伯克的修辞学理论是对古典修辞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一理论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内容,其通过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三种方式来获得认同;将同一理论引入具体的语篇分析之中可为语篇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理解政治演说如何展示修辞动机,进而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认识人类自身。
作者
刘莉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8期175-177,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伯克
同一
语篇分析
政治演说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1
邓志勇,杨涛.
英语修辞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J]
.外语教学,2001,22(1):68-73.
被引量:21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4,46,46.
3
Burke,K. A.. A Rhetoric of Motives[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41 ; 43.
4
李鑫华.
博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
.外语学刊,2001(1):54-58.
被引量:50
5
[美]肯尼斯·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话语批评[M].常昌富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16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邓志勇.
英语修辞理论与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0(1):19-24.
被引量:15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Aristotle, Rhetoric[M]. trans, by W. Rhys Roberts Random House, Inc. 1954.
5
Edward P. J. Corbett. Classical Rhetoric For The Modern Student [M]. 2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Erika Gerard A. Hauser. Introduction To Rhetorical Theory[M].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6.
7
Kenneth Burke. A Grammar of Motives [M]. PrenticeHall. 1945.
8
Kenneth Burke. Language as Symbolic Action[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9
Lindemann, A. Rhetoric For Writing Teach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10
Walker. R, Fisher (ed.). Rhetoric: A Tradition In Transition[M].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1974.
共引文献
74
1
李鑫华.
博克新修辞学对立认同说与对照辞格认知意义探析[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24-28.
被引量:8
2
吴永昇.
广告说服中的西方修辞策略[J]
.文教资料,2006(33):163-164.
被引量:4
3
李艳.
诱发合作在修辞学中的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181-182.
4
李蓉,韦运会.
外贸英语函电中“同一理论”的应用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中),2010(10):141-142.
5
于敏.
从伯克的认同说看耽美小说的流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163-163.
6
李娜.
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86-87.
7
鞠玉梅.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72-76.
被引量:65
8
叶枫.
词汇层面的修辞研究[J]
.内江科技,2007,28(3):72-73.
被引量:1
9
柴改英,张翠梅.
从修辞学定义管窥西方新修辞学的特点和发展动态[J]
.修辞学习,2007(6):21-24.
被引量:9
10
俞红秀.
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主体互联式思考——博克认同说及其现实意义[J]
.龙岩学院学报,2008,26(1):87-9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7
1
张毅.
1193名20岁以上的成都市居民文化与职业对中医药需求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25-127.
被引量:2
2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832
3
连毅卿.
语用学视角下的取效行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1):94-95.
被引量:8
4
傅葆石.
战争和文化结构的关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7(6):31-40.
被引量:17
5
崔传明,倪西军.
浅议西方修辞学中的“劝说”与“同一”[J]
.消费导刊,2009,0(1):226-226.
被引量:1
6
袁影.
论战争隐喻的普遍性及文化渊源[J]
.外语研究,2004,21(4):36-39.
被引量:47
7
鞠玉梅.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72-76.
被引量:65
8
李建军.
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功能指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126-128.
被引量:7
9
李鑫华.
博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
.外语学刊,2001(1):54-58.
被引量:50
10
姚暨荣.
论篇章翻译的实质[J]
.中国翻译,2000(5):20-22.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21
1
方小兵.
奥巴马竞选演说的新修辞分析:认同策略[J]
.广西社会科学,2009(4):109-112.
被引量:7
2
林斌.
人称指示语的认同功能[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76.
3
李晓燕,卢军坪,李晶晶.
试论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8):143-145.
被引量:4
4
马黎.
以接受美学视角探析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同一理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175-176.
5
张丽娟.
对奥巴马“纪念9·11十周年”演讲的修辞分析——基于肯尼斯·博克的“认同”理论[J]
.新闻世界,2012(8):276-277.
被引量:1
6
林素容.
情感诉求在英语演讲中的运用及其修辞意义[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23.
被引量:3
7
卢军坪.
Presentation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修辞学“同一”理论视角的探讨[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31(2):164-167.
8
张贻苒.
中外合作纪录片话语策略研究[J]
.新疆艺术(汉文),2018,0(5):92-97.
被引量:1
9
杨实权.
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探析[J]
.北京教育(德育),2018(5):45-47.
被引量:1
10
李霞.
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同一修辞理论为指导[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1):50-5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周颖.
从伯克新修辞理论看奥巴马“上帝使徒教堂”演说[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5):460-464.
2
姜保红.
从伯克同一理论视角看“红色经典”音乐再度走红[J]
.电影文学,2012(2):144-145.
被引量:2
3
李异平,陈芳.
美丽中国:新概念与新战略——“十八大”报告的修辞分析[J]
.今传媒,2013,21(5):12-13.
被引量:2
4
李然.
心智的“同一”:口译思想修辞理论雏形[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09-112.
5
樊书知.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米歇尔·奥巴马演讲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165-167.
被引量:3
6
史京炜.
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J]
.现代营销(下),2018(2):7-8.
被引量:2
7
熊亦波.
巧用读后续写,提升思维能力[J]
.基础外语教育,2018,20(5):82-86.
被引量:2
8
汪希平.
米歇尔·奥巴马北大演讲的修辞发明与文体要素分析——以修辞批评新模式为视角[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6-8.
9
冯长月.
我国药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市场周刊,2018,0(11):49-50.
被引量:1
10
疏义敏.
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迪奥时装官网设计[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0(6Z):127-128.
1
袁秀丽,张建军.
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
.黑河学院学报,2012,3(6):97-100.
被引量:7
2
鞠玉梅.
基于伯克“同一”理论的人称指示语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1-5.
被引量:6
3
李蓉,韦运会.
外贸英语函电中“同一理论”的应用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中),2010(10):141-142.
4
顾洁霏.
试论同一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33-35.
5
蔡艳玲,李晓杰.
新修辞学同一理论在外交演讲中的应用——以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为例[J]
.外语与翻译,2016,23(3):53-56.
被引量:8
6
李霞.
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以同一修辞理论为指导[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1):50-53.
被引量:7
7
魏琳.
奥巴马每周演讲中的“认同”策略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3):100-101.
被引量:1
8
姚先锋,沈李丽.
肯尼斯·博克认同说与广告文本分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49-53.
被引量:5
9
陈莉红.
肯尼斯·伯克“认同说”视角下的广告语篇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34-137.
被引量:1
10
黄超凡.
从肯尼斯·博克的认同说解读广告[J]
.文学界(理论版),2011(9):78-79.
广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