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杜威是“个人本位论者”吗——重读杜威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杜威作为"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误读。只有将杜威的思想置于特定语境中,才能恰当地理解杜威关于"儿童是中心"的教育主张;只有深入理解杜威对"新个人主义"和"旧个人主义"的辨析,才能正确定位杜威的儿童观;只有理性分析杜威反对传统"二元论"的思想方法,才能恰当把握杜威提出"儿童中心"的思想渊源。
作者
王卫红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出处
《经济师》
2008年第9期42-42,44,共2页
关键词
语境
新个人主义
二元论
分类号
B712.5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杜威著 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30.
2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9-30.
3
梅休.爱德华兹主编.杜威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7
1
付淼,黄莹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高等农业教育,2004(8):30-32.
被引量:12
2
李允.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95-97.
被引量:7
3
冯永刚.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品德课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2):65-69.
被引量:2
4
冯永刚.
主体性品德课程实施:追问、反思与应答[J]
.江西教育科研,2006(7):24-26.
被引量:1
5
杨志华.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开拓创新教育[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02-103.
6
蔡静,张宪冰.
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理念的建构与思考[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4):148-150.
7
焦金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及其履行的思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97-100.
8
李冰.
浅谈成人高校设计类课堂的教学方法与创新[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168-168.
被引量:1
9
刘渭芳.
再谈新课程改革[J]
.新西部(理论版),2010(7):187-187.
10
刘莹.
试论高职英语中的显性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
.科技信息,2010(31):275-275.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岩.
从“美国精神”到实用主义——兼论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2):34-40.
被引量:49
2
宛小平.
胡适与杜威比较研究[J]
.安徽史学,2000(2):54-57.
被引量:2
3
刘宇.
反思“儿童中心批判”——一种儿童、知识与社会整合的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4):13-17.
被引量:3
4
刘广利,汤慧丽.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08(5):84-86.
被引量:47
5
吕月霞.
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9-9.
被引量:30
6
程天君.
教育无目的? 儿童中心论?——杜威两个重要教育命题献疑[J]
.学前教育研究,2010(6):3-7.
被引量:9
7
耿海艳.
正确理解“儿童中心”[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2):75-75.
被引量:1
8
刘放桐.
《杜威全集》中文版序言[J]
.哲学分析,2011,2(1):186-196.
被引量:2
9
单中惠.
“从做中学”新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3):77-83.
被引量:58
10
成雪松.
浅谈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误读[J]
.品牌,2015(5):100-1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田良臣,胡冰洁.
中国语境下杜威教育思想的误读与澄清[J]
.教育科学研究,2017(11):89-9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庆志,卢国志,冯玉玺.
基于杜威教育理念的“运营管理”课程改革[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4):126-129.
2
丁继红.
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认知网络和动机策略分析——旨向深度学习的U型翻转教学效果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9,37(6):32-40.
被引量:26
3
邹红军,柳海民.
杜威“儿童中心”论在中国:历史回望、基本共识与遗留问题[J]
.教育学报,2020,16(4):119-128.
被引量:6
4
邹红军,皮特·麦克莱伦.
中国杜威“儿童中心”百年研究的四个问题——一个批判性考察[J]
.教育科学,2020,36(5):49-56.
被引量:4
5
梁艺娜.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J]
.教育进展,2023,13(4):2143-2152.
1
李志祥.
论杜威的新个人主义思想[J]
.淮阴师专学报,1996,18(3):95-97.
被引量:1
2
董建新.
刍议个人本位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42-50.
被引量:6
3
张贵银,喻玲玲.
试论杜威的新个人主义[J]
.云梦学刊,2002,23(4):23-24.
被引量:2
4
冯婉桢.
个人的失落与重建——杜威新个人主义思想述评[J]
.中国教师,2009(19):11-13.
5
李志强,刘丽珊.
塑造积极的自我——再谈杜威的“新个人主义”理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12(7):44-47.
被引量:2
6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J]
.新视野,1995(6):71-71.
7
李志强.
杜威伦理思想的重新解读[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56-59.
被引量:4
8
刘放桐.
市场经济与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J]
.哲学动态,1995(11):37-37.
9
严从根.
质疑“卢梭是个人本位论者的教育学断言”[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3):1-4.
10
邵宇曦.
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0):32-33.
经济师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