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活着》与《尘埃落定》叙事角度的比较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活着》与《尘埃落定》在叙述角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方式叙述,并且将第一人称的经验限知视角和全知全能的视角加以糅合,通过视角越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读者叙述上的参与和阅读时的对话姿态,造成叙事视角的多重叠置。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邹丽
机构地区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B08期23-25,29,共4页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07NSD-031)
关键词
《活着》
《尘埃落定》
第一人称
经验自我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
读者姿态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凤秋.
《活着》——以生命叙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4):96-97.
被引量:4
2
胡立新.
试析《尘埃落定》的悖论式复调与复义[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58-62.
被引量:1
3
张素英.
傻子视角:上帝的第三只眼——析《尘埃落定》的叙事视角[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6):53-55.
被引量:9
4
余华,杨绍斌.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尕藏才旦.
《尘埃落定》——一部现实主义的精品[J]
.民族文学研究,2002,20(3):65-67.
被引量:4
2
王定天.
无法告别孤独──解读《尘埃落定》[J]
.宜宾学院学报,1999(3):26-27.
被引量:2
3
王新建.
小说的衰落与反思[J]
.小说评论,2003(2):89-92.
被引量:1
4
李满.《尘埃落定》的文化哲学意蕴[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2).
5
李晓峰.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现状的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3,21(1):68-74.
被引量:35
6
胡立新.
论《尘埃落定》的文化矛盾及象征意蕴[J]
.文艺争鸣,2003(3):68-7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58
1
王侃.
别裁伪体亲风雅:“一点点”又论——余华“少作”诠疏之三[J]
.文艺争鸣,2022(9):128-136.
2
吴卫华.
《文城》与余华对传统的再发现[J]
.华中学术,2021(3):115-123.
被引量:1
3
聂家伟.
经典性的拓展、重构与延传——《尘埃落定》接受研究二十五年述评[J]
.阿来研究,2023(2):220-232.
4
向荣.
中国先锋小说的终结与蜕变[J]
.山花,2008(16):143-161.
5
石慧.
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9-32.
被引量:2
6
刘永涛,欧阳文章.
从“极致”到“无比单纯”的叙事——论《圣经》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
.山花,2006(6):129-136.
被引量:2
7
姜智芹.
影响与接受——卡夫卡之于中国新时期作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72.
被引量:5
8
文贵良.
文学汉语:想像与实践[J]
.华文文学,2005(5):56-61.
被引量:2
9
董颖.
解读暴力世界——揭开《一九八六年》的面纱[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20-21.
10
王敦.
在“冷血”与“温情”之间穿行的小说叙事——兼谈余华小说叙事的民间审美文化取向[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0):3-5.
1
张素英.
傻子视角:上帝的第三只眼——析《尘埃落定》的叙事视角[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6):53-55.
被引量:9
2
韦宁钰.
浅谈《月牙儿》的叙事模式[J]
.科技信息,2009(26):117-117.
3
杨辉.
双层叙事与读者姿态——《一个人的遭遇》与《活着》叙事结构比较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24-29.
被引量:5
4
齐童巍.
《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5):55-58.
5
吴川颖,陈惠良.
探索《尽捕季节》的叙述视角[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6):205-206.
6
徐明丽.
浅析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之叙述模式[J]
.作家,2011(22):83-84.
7
弥唱.
再写九月——给祖国[J]
.诗歌月刊,2012(11):35-35.
8
厉力.
超越黄昏──《晨钟响彻黄昏》漫议[J]
.文艺评论,1996(1):53-56.
被引量:3
9
徐小凤.
《在细雨中呼喊》的儿童视角质疑[J]
.中国文学研究,2006(3):83-85.
被引量:7
10
邓红花.
论The Grate Gatsby的叙述技巧[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85-89.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 第B0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