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沿海防护林营造林设计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沿海防护林设计上突出抵御台风、抗灾、防灾、减灾理念;注重林分较大生产力、较高质量、较佳经济效益理念;构建高效的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结构,最终将达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的最佳状态。
作者
蒋为民
吴道圣
张光星
冯黎灵
机构地区
仙居县埠头镇林业工作站
仙居县林业局
仙居县安岭乡林业工作站
出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5,共2页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人工林
设计
分类号
S72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2006—2007林学学科发展报告(摘要)[J]
.林业科学,2007,43(4):141-142.
被引量:3
2
丁洪美.人工林设计是关键问题[N].中国绿色时报,2007,12.5第3版.
3
陈秀明,李荣伟,王乐辉,宿以明,何飞,蔡小虎,孙鹏.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4,25(3):17-21.
被引量:6
4
蔡道雄,卢立华,贾宏炎,何日明.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3):319-327.
被引量:28
5
吴中伦,范福生,徐化成,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6
吴道圣 张新民.多树种造林密度确定及混交技术探讨.林业科技开发,2006,20:103-104.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彭少麟,周厚诚,陈天杏,郭少聪.
广东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9,13(1):10-17.
被引量:187
2
杨承栋,焦如珍,屠星南,陈仲庐,熊有强.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J]
.林业科学,1995,31(3):275-283.
被引量:103
3
熊有强,盛炜彤,曾满生.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5,8(4):408-412.
被引量:69
4
彭少麟.
鼎湖山人工马尾松第1代与自然更新代生长动态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1995,6(1):11-13.
被引量:25
5
彭少麟.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J].生态学报,1987,7(1):36-42.
6
陈起忠 李承彪 王少昌.四川省主要森林建群种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1984,20(3):242-251.
7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川西亚高山云冷杉林采伐迹地生态因子的变化[J].林业科学,1984,20(2):132-138.
8
李承彪 刘兴良.四川西部亚高山暗针叶林特异性研究[J]..中国森林生态定位研究[C].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652-660.
9
史立新.川西米亚罗林区采伐迹地早期植被演替规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12):306-313.
10
盛炜彤.我国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及防治对策[A].见:盛炜彤.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19.
共引文献
34
1
杨志国,赵秀海,周效明,侯丽英,李玉杰,陈万明.
北京西部小型沙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2):188-193.
被引量:8
2
王燕,王辉,李永兵,王婷婷.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植被群落特征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40-44.
被引量:9
3
王坚娅,吴道圣,张建斌,罗培宏.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3):10-14.
被引量:1
4
彭佳龙,沈宝江,潘建勇.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J]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69-72.
被引量:8
5
惠刚盈,胡艳波,赵中华.
再论“结构化森林经营”[J]
.世界林业研究,2009,22(1):14-19.
被引量:52
6
吴忠东,吴道圣,徐志平,冯黎灵,张新民.
雨雪冰冻灾害对仙居县林木的危害情况调查[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53-57.
被引量:4
7
曾斌,刘瑞敏,翟学昌,刘郁林.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77-4879.
被引量:10
8
陈会智,黎艳明,周毅.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4):35-40.
被引量:9
9
张子敬,吴道圣.
水库(溪河)滩地桤木造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11(2):16-17.
10
方振华,徐杰其.
枫香人工林设计探讨[J]
.绿色科技,2011,13(5):80-8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陆元昌,Knut,Sturm,甘敬,雷相东,国红.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及在幼龄林抚育改造中的实践[J]
.中国造纸学报,2004,19(z1):285-289.
被引量:32
2
王坚娅,吴道圣,罗培宏,徐志平.
天然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目标培育[J]
.林业实用技术,2005(4):14-15.
被引量:1
3
周生贤.
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加快构筑我国万里海疆的绿色屏障——在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J]
.国土绿化,2005(6):4-8.
被引量:7
4
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对粤桂琼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保护建设的调研报告[J]
.林业工作研究,2005(4):8-17.
被引量:2
5
伍荔霞.
海防林筑起广西绿壁铁墙[J]
.广西林业,2005(5):12-13.
被引量:1
6
王坚娅,吴道圣,罗培宏.
常绿阔叶幼龄林的目标培育[J]
.浙江林业,2006(2):30-31.
被引量:1
7
彭佳龙,沈宝江,潘建勇.
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J]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69-72.
被引量:8
8
蔡道雄,卢立华,贾宏炎,何日明.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3):319-327.
被引量:28
9
张豪杰 吴道圣.华山松造林技术.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93-194.
10
吴道圣 张新民.多树种造林密度确定及混交技术探讨.林业科技开发,2006,20:103-104.
引证文献
4
1
吴忠东,吴道圣,徐志平,冯黎灵,张新民.
雨雪冰冻灾害对仙居县林木的危害情况调查[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53-57.
被引量:4
2
朱学贤,蔡忠付.
丘陵山区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43-244.
被引量:3
3
韦启忠.
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及对策[J]
.林业资源管理,2012(2):30-35.
被引量:5
4
项仕法.
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5):182-18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徐雅雯,吴可可,朱丽蓉,林真光,彭少麟.
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植被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6):1485-1494.
被引量:30
2
吴可可,彭少麟,陈蕾伊,徐雅雯,朱丽蓉,林真光.
南方森林雨雪冰冻灾害的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11,30(3):611-620.
被引量:25
3
张体兰.
扎佐林场次生林营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25-226.
被引量:1
4
李晓靖,洪奕丰,王宗星,周本智.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74-22377.
被引量:6
5
项仕法.
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5):182-183.
6
杨小兰,曾春阳,文娟,谢素平.
基于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灾害谈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J]
.防护林科技,2015,28(7):65-67.
被引量:4
7
罗细芳,陈火春,胡建全,刘俊.
沿海防护林建设土地供给能力分析[J]
.林业建设,2017(6):22-26.
8
李浩然,张智光.
国土绿化PPP项目“风险源-受体-防控”体系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9,39(4):386-394.
被引量:9
9
洪祖兵,陈赐赐,杨先友,陈绘画.
仙居县古树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9,0(14):149-150.
10
张宇,吕雪.
丘陵山区火烧迹地营造林设计分析[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2):106-107.
1
尤文忠,刘明国,姜振华,祝龙.
辽西水土保持林稳定林分结构模式的探讨[J]
.辽宁林业科技,2007(1):44-46.
被引量:9
2
王明生,陈哲勇.
池杉育苗和混交造林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5(10):60-61.
被引量:1
3
蒋晓菲.
蚌埠分行召开2006年工作会议[J]
.安徽农村金融,2006(3):94-94.
4
朱金兆.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1):27-31.
被引量:6
5
李海婴,董岚.
生态产业系统的管理理念剖析[J]
.生态经济,2006,22(3):82-85.
被引量:5
6
毕华兴,李笑吟,李俊,郭孟霞,刘鑫.
黄土区基于土壤水平衡的林草覆被率研究[J]
.林业科学,2007,43(4):17-23.
被引量:15
7
2006—2007林学学科发展报告(摘要)[J]
.林业科学,2007,43(4):141-142.
被引量:3
8
程鹏,张金池.
2008年重大冰雪灾害对安徽森林的影响与反思[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1-4.
被引量:10
9
朱金兆,魏天兴,张学培.
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5-13.
被引量:8
林业实用技术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