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危害性是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统一,将行为人和判断者的主观要素排除在社会危害性之外是错误的。社会危害性是一个法律规定,但它属于法律上的不确定条款,其内涵具有"空筐结构"的特征,其具体内容由裁判者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加以确定。社会危害性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认为它单纯是价值判断的观点并不可取。社会危害性符合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和实质正义的要求,具有保障人权的功能。
作者 詹红星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2,共7页 Law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J].法学研究,2000,22(1):3-18. 被引量:367
  • 2黎宏.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J].法商研究,2006,23(1):99-107. 被引量:45
  • 3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 4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1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1页.
  • 5[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 6[日]木村龟二 顾肖荣.《刑法学辞典》[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728-729页.
  • 7[英]休谟 关之运译.《人性论》(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92-593页.
  • 8[德]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 9程仲棠.从“是”推不出“应该”吗?-休漠法则的哲学根据质疑》(上)[J].学术研究,2000,10.
  • 10[美]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与方法》,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1374

同被引文献8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