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穆旦“新的抒情”与“中国性”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的抒情"是诗人穆旦在上世纪40年代为超越以往诗歌抒情和想象方式,而提出的一种诗学主张。本文从考察穆旦"新的抒情"得以出现的错杂语境入手,通过分析这一主张的意向及其在1940年代文本实践中的具体情形,探讨它所包蕴的现实性和"中国性",指出在新诗中并不存在先验的本质化的"中国性",只有不断丰富、拓展因而变化的"中国性";穆旦的探索表明,新诗的"中国性"并非与"西方"、"现代"相对,进而言之,所谓中国新诗的"主体性",其来源也不仅仅限于单一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充满了诸多驳杂的异质因素。
作者 张桃洲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106,共9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2

  • 1[2]穆旦.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说起[N].香港:大公报,1940-04-28.
  • 2西默斯·希尼.《测听奥登》[A]..见《希尼诗文集》[C].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 3周珏良.穆旦的诗和译诗[A].杜运燮.一个民族已经起来[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19.
  • 4周珏良.读穆旦的诗[A].王圣思.“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5.
  • 5王佐良.穆旦:由来与归宿[A].杜运燮.一个民族已经起来[C].,.1,1.
  • 6赵瑞蕻.南岳山中,蒙自湖畔[A].杜运燮.丰富和丰富的痛苦[C].,.173-177.
  • 7杜运燮.穆旦诗选·后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54.
  • 8秋吉久纪夫.祈求智慧的诗人——穆旦[A].杜运燮.丰富和丰富的痛苦[C].,.39.
  • 9穆旦.致郭保卫·二十一[A].曹元勇.蛇的诱惑[C].珠海出版社,1997.259.
  • 10唐浞.诗的新生代[A]..新意度集[C].北京:三联书店,1990.21-22.

共引文献87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