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析有罪答辩机制下的口供证据规则建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高认罪率的现实,从存在合理性的角度说明了我国"口供中心主义"的司法现状。"批判不如改造",确立有罪答辩机制下的口供证据规则,特别是基于证据规则的基础性规则、排除性规则、补强规则进行具体规则设计与建构,对于口供证据资格及证明力加以规范与完善,显然是一种更务实、可行的法治之路。
作者 杨晓静
机构地区 山东政法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2,共4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山东政法学院院级重点课题<认罪答辩机制下的口供证据规则>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美]格莱姆.《联邦证据法》影印版.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 2[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 3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同被引文献5

  • 1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25.
  • 2莫顿·J·霍维茨.沃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M].信春鹰,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9-32.
  • 3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56—258.
  • 4牟军.自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296.
  • 5张展.挑战与回应:口供制度的重生——兼论律师法对侦查工作的影响[J].证据科学,2008,16(5):589-59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