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1B/1R易位系的选育及其利用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近20年的聚合杂交,将来自前苏联的高加索(Kavkaz)和美国的WeiqueRedmace两个1B/1R易位的小麦品种优良基因,以及墨西哥矮秆育种的典型成就,组建到四川省自育的优良小麦品种集团中,育成了1B/1R易位系"绵阳8168-0-14"。经多年观察、鉴定和配合力测定,该材料表现出丰产结构台理、综合抗病力强、亲本的配合力好、杂种F;代优势明显等突出优点,是实现四川省小麦高产育种可资利用的创新材料。
作者
黄光永
庞启华
机构地区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6期1-3,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1B/1R
杂交育种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庞启华,李生荣,罗传浩,张超英.
小麦几个茎叶穗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3):22-2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任正隆.
小麦叶型遗传的初步研究[J]
.遗传,1979(5):20-24.
被引量:6
2
何蓓如,田建华,刘曙东.
小麦叶型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1989,35(6):7-9.
被引量:4
3
庞启华.
从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谈四川“三高”小麦育种[J]
.种子,1994,13(5):49-51.
被引量:8
4
贾继增.小麦粒重与植株性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J]作物学报,1984(03).
5
庄巧生,王恒立,曾启明,李英婵,李登春.冬小麦亲本选配的研究——Ⅰ 杂种第一代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J]作物学报,1963(02).
6
王学德,潘家驹.
棉花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学报,1990,16(1):32-38.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11
1
唐永金,邢国凤,刘碧贵,项守明.
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绵农2号的选育[J]
.绵阳农专学报,1996,13(2):1-6.
被引量:3
2
唐永金,邢国风,刘碧贵,项守明.
四川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选育的理论探讨[J]
.麦类作物,1997,17(1):8-10.
被引量:8
3
欧俊梅,王治斌,李生荣,陶军,周强,杜小英,任勇.
矮秆小麦亲本材料茎叶特性遗传分析[J]
.小麦研究,2007,28(3):1-5.
4
欧俊梅,王治斌.
抗条锈矮秆大穗型小麦茎叶穗遗传及各性状相关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35-238.
被引量:3
5
庞启华,李生荣,余敖,黄光永.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遗传改良策略[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2):34-38.
被引量:7
6
黄光永,庞启华.
小麦优良亲本材料1B/1R易位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S2):200-203.
被引量:1
7
庞启华.
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育种途径和方法[J]
.种子,1998(3):50-52.
被引量:7
8
欧俊梅,王治斌,任勇,陶军,周强,李生荣,雷加容.
矮秆糯小麦农艺性状遗传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31(1):4-7.
9
蒲定福,周强,庞启华.
高产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1,10(1):88-91.
被引量:13
10
欧俊梅,王治斌,李生荣,任勇,周强,陶军.
矮秆糯小麦株高及各节间长度与产量性状遗传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4,29(B12):213-217.
被引量:6
1
王小利.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小麦1B/1R易位系[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45-46.
被引量:1
2
王瑞,张改生,王宏,F J Zeller,S L KHsam.
一些小麦1B/1R易位系品质基因多样性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103-106.
被引量:2
3
柴建芳,王海波,马秀英,张翠绵,董福双.
ω-黑麦碱基因沉默对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6,42(5):627-632.
被引量:13
4
Burn.,CJ,郭元林.
小麦1B/1R易位对籽粒和面粉的成分和特性的影响[J]
.国外作物育种,1996(4):25-27.
5
柴建芳.
小麦1B/1R易位系中有活性的ω黑麦碱基因的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验证[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19(3):477-482.
被引量:1
6
王小利,王军卫.
小麦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39-43.
被引量:1
麦类作物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