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增强我国政府回应能力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对策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府回应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公众与整个社会的关注。增强我国政府回应能力,必须明确政府公务员的角色,树立其现代民主的政府管理理念,同时建立电子政府与"无缝隙政府",并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回应的相关法律与制度。
作者
聂鑫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出处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关键词
政府回应
回应能力
政府决策
公民本位
分类号
D63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1
[6]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伟权.
“互动决策”: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J]
.探索,2002(3):42-45.
被引量:52
3
王巍.
公众回应性:服务行政的核心特征——服务型政府回应机制的流程与制度设计[J]
.行政论坛,2004,11(5):33-35.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2002(7):5-7.
被引量:1062
2
李伟权.
“互动决策”: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J]
.探索,2002(3):42-45.
被引量:52
3
陈水秘.
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及启迪[J]
.地方政府管理,2000(11):2-5.
被引量:34
4
何祖坤.
关注政府回应[J]
.中国行政管理,2000(7):7-8.
被引量:132
5
斯塔林(Graver Starling).管理公共部门[M].The Dorsey Press,1986.115-125.
6
高惠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2.
7
[8]陈水秘.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与启迪[A].地方政府管理[C].2000.4,149.
8
虞崇胜.浅析政治文明建设,2000(05).
9
斯塔林.管理公共部门,1986.
10
张成福.
责任政府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2):75-82.
被引量:582
共引文献
77
1
刘耀东.
科学不确定领域的知识生产与协商治理[J]
.贵州社会科学,2022(10):14-20.
被引量:1
2
王巍.
公众回应性:服务行政的核心特征——服务型政府回应机制的流程与制度设计[J]
.行政论坛,2004,11(5):33-35.
被引量:32
3
郝云宏,曲亮.
基于战略管理框架的政府绩效评估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46-47.
被引量:4
4
区莹.
略论全方位多维度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决策互动机制的构建[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118-119.
被引量:1
5
王成兰,刘富春,郭春甫,陈渝.
回应性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J]
.探索,2005(5):56-59.
被引量:19
6
徐增辉.
论我国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3(5):3-5.
被引量:1
7
徐增辉.
论我国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
.长江论坛,2005(6):46-49.
被引量:4
8
胡炎平.
论服务行政的基本内涵[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6-29.
被引量:1
9
黄乔松.
论回应性行政与和谐执政理念的内在契合[J]
.理论研究,2006(6):43-46.
被引量:1
10
李扬新.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启示下的档案开放制度设计[J]
.档案与建设,2007(1):11-13.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
61
1
李秀宾.
从公众的视角看提高我国政府回应性[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7):9-11.
被引量:6
2
谭亦玲.
浅析政府回应性及中国政府回应面临的挑战[J]
.社科纵横,2004,19(2):37-38.
被引量:20
3
俞可平.
治理和善治引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37-41.
被引量:910
4
俞可平.
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
.政治学研究,1988(3):11-19.
被引量:41
5
李伟权.
“互动决策”: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J]
.探索,2002(3):42-45.
被引量:52
6
王巍.
公众回应性:服务行政的核心特征——服务型政府回应机制的流程与制度设计[J]
.行政论坛,2004,11(5):33-35.
被引量:32
7
陈水秘.
政府回应的理论分析及启迪[J]
.地方政府管理,2000(11):2-5.
被引量:34
8
何祖坤.
关注政府回应[J]
.中国行政管理,2000(7):7-8.
被引量:132
9
黄小勇.
行政的正义——兼对“回应性”概念的阐释[J]
.中国行政管理,2000(12):53-56.
被引量:54
10
郑文静.
论政府回应的公众环境[J]
.理论探索,2001(2):55-5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刘晓明,杨宁.
国内政府回应研究述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76-82.
被引量:2
2
付超.
政府网络发言人现象与政府回应能力研究[J]
.电子政务,2010(6):89-92.
被引量:5
3
许一飞.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模型、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J]
.行政论坛,2015,22(4):17-21.
被引量:18
4
高志华,蔡钰.
政府回应网络舆论问题的探讨[J]
.行政管理改革,2018,0(3):69-72.
被引量:8
5
冯翼,徐霁,殷丽娜,唐静.
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回应能力研究——基于政治系统论视角[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6):10-20.
被引量:2
6
夏全珍.
我国政府回应的问题与出路[J]
.时代金融,2015(6X):28-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李华胤.
使回应运转起来:线上互动中的多维问责与有效回应——以H村“互助问答”平台运作为分析对象[J]
.江苏社会科学,2021(1):80-90.
被引量:10
2
林炜双,孙宇翾.
网络发言人平台的议题特征研究[J]
.东南传播,2011(4):4-8.
3
郭林永,曲鹏.
浅析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4):103-104.
4
杨丽.
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对舆论的不良心态与调适[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1):103-106.
被引量:2
5
杜晋丰.
对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社会沟通能力的思考——基于公安机关网络形象的视角[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25(1):117-120.
被引量:7
6
李传军,李怀阳.
公民网络问政与政府回应机制的建构[J]
.电子政务,2017(1):69-76.
被引量:44
7
杨逍.
倾听: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的薄弱环节——以140个诉求表达事件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17,39(2):6-30.
被引量:7
8
杨一熠.
“电视问政”中政府回应的限度及提升回应能力的建议——对武汉市2012—2015年“电视问政”中政府回应能力的分析[J]
.经营与管理,2017(9):140-142.
被引量:3
9
郑建君.
青年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的关系: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作用——基于3323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5):27-34.
被引量:11
10
李炜程,张仲涛.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化解中的政民信息沟通障碍及其消解[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8(3):75-79.
1
强晓初.
一部反腐倡廉的力作——读《通向廉政之路——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思考与现实对策》[J]
.中华魂,1998(11):36-36.
2
周忻.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思考和现实对策[J]
.创造,1998,6(12):32-33.
3
鱼光娜.
浅析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现实对策[J]
.青春岁月,2014,0(3):214-214.
4
袁国玲.
当前政府回应问题探析[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2):48-49.
被引量:3
5
薛梅.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执政的探索与启示[J]
.新视野,2010(2):8-10.
6
胡凯波.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与现实对策[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4):69-71.
被引量:7
7
高小平,周晓丽.
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J]
.中国应急管理,2009(12):16-21.
被引量:5
8
王先勇.
我国法制建设应以调整好“利益关系”为最基本的着眼点[J]
.理论与改革,1994(10):28-30.
9
桑玉成.
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理论参考,2004(8):15-16.
被引量:3
10
朱惠军.
论经济开发区政府治理的创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0-21.
被引量:2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