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被引量:
3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作者
刘锐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89,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关键词
舆论监督
搜索
网络
暴力
社会道德秩序
事件
真相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9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51
参考文献
2
1
杨艳,刘思远.《人肉搜索正义审判?发泄借口?》.《天府早报》,2008年5月8日
2
《铜须在电视媒体回应网友讨伐》.2006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栏目节目实录,转引自QQ新闻网.http://news.QQ.com.2006年6月2日
同被引文献
339
1
储陈城.
刑法应对网络暴力的流变及其基本立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35-52.
被引量:25
2
蒋建国.
网络自嘲:自我贬抑、防御机制与价值迷离[J]
.学习与实践,2021(2):108-113.
被引量:14
3
黄京平.
软暴力的刑事法律意涵和刑事政策调控——以滋扰性软暴力为基点的分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03-121.
被引量:33
4
刘艳红.
理念、逻辑与路径:网络暴力法治化治理研究[J]
.江淮论坛,2022(6):21-30.
被引量:48
5
伍德志.
网络社会道德的普泛化及其法律规制[J]
.法商研究,2023,40(4):72-86.
被引量:4
6
孟强.
“人肉搜索”引擎 网络江湖的奖善罚恶令?[J]
.信息网络安全,2008(6):44-45.
被引量:4
7
刘召成.
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与人格权保护[J]
.信息网络安全,2008(7):64-65.
被引量:20
8
朱文琪.
“人肉搜索”的正义面[J]
.青年记者,2008(26):80-81.
被引量:6
9
张鹏飞,王菲菲.
“人肉搜索”的受众心理探析[J]
.新闻三昧,2009(4):29-31.
被引量:2
10
孙亮.
网络监督模式与建构和谐社会[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6):14-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6
1
张晋毓.
短视频平台的舆论作用机制及网络暴力行为的治理[J]
.新闻传播,2023(8):48-50.
2
张兵.
困境与出路:“人肉搜索”法律规制的路径探寻[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3):102-106.
被引量:3
3
张子成.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说起[J]
.人大研究,2009(3):40-42.
被引量:1
4
苏小芳.
从“人肉搜索”看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中的运用——以“林嘉祥猥亵事件”为例[J]
.东南传播,2009(3):20-22.
被引量:2
5
张子成.
“人肉搜索”的宪政之维——从《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说起[J]
.学术交流,2009(4):62-65.
被引量:1
6
张秀莉.
2008年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综述[J]
.新闻界,2009(3):64-66.
被引量:6
7
杜骏飞.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
.国际新闻界,2009,31(7):76-80.
被引量:161
8
石国亮,徐媛.
国内网络舆论监督研究综述[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3):3-9.
被引量:15
9
邹军.
作为网络舆论的“人肉搜索”及其规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00-103.
被引量:9
10
蒙晓阳,李华.
人肉搜索与法治[J]
.学术探索,2009(5):87-9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51
1
吴莹,曾子珊.
网络道德事件中青年群体的不确定性认知与极端心理反应[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1):71-78.
被引量:4
2
高亮,张杰,陈云龙.
道德叙事、网络传播与数字化正义“洪流”:对社会性死亡的传播社会学分析[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86-109.
被引量:1
3
许鑫.
从对策研究、抗争研究转向“国家—社会互动”研究——探寻一种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117-129.
4
燕丹丹.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研究[J]
.南国博览,2019(2):43-43.
5
伍德志.
网络社会道德的普泛化及其法律规制[J]
.法商研究,2023,40(4):72-86.
被引量:4
6
李锐,于晓玉.
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分类方式及对策[J]
.中国公共安全,2023(7):4-6.
7
虞鑫,华静宜.
动员与动力:当代中国媒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变迁研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1):21-31.
被引量:1
8
唐薇,王平一.
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的利弊比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163-163.
9
杨媛,尤立川.
羊城晚报QQ报料 变被动网络爆料为主动网络报料[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3):7-8.
10
雷海燕.
浅析网络群体事件生成机制——以“邓玉娇案”为例[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8):63-64.
被引量:5
1
刘锐.
“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J]
.军事记者,2008(11):53-54.
2
杨佳.
失联事件背后,凸显平安城市建设的现状?[J]
.A&S(安全&自动化),2014(10):48-51.
3
张雪超.
为之遗憾的互联网情结[J]
.互联网天地,2010(1):34-35.
4
雾霾背后的IT力量[J]
.信息方略,2015,0(3):6-6.
5
马华.
游走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人肉搜索[J]
.信息网络安全,2008(12):38-40.
被引量:2
6
范晓书法作品欣赏[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3).
7
袁庚申,赵智岗.
传播学视角下的“人肉搜索”分析[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76-80.
被引量:2
8
蒋雪梅.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
.统计与管理,2012(6):139-140.
9
秦晓慧.
网络舆论监督的缘起、渠道和特点[J]
.传播与版权,2015(9):170-171.
10
范晓娟.
面对广告业新一轮的洗牌[J]
.国际广告,2005(10):16-17.
新闻记者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