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用“道德”的方法养成道德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类不同的实践活动各有其不同的本质或特性,这是由活动的对象决定的。学校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活动是否符合"道德"的特性。道德没有高、低层次的区分。没有"道德底线"。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道德",而不是无休止的"更道德"。道德生活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道德教育要符合个人生存、生活实践的需要。道德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生活。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真正的道德是自觉的、自律的,也是自足的。
作者 陆有铨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406,407.
  • 2A·J·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52.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40.
  • 4多安·兰德著.焦晓菊译.自私的德性[M].华夏出版社,2007:4.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
  • 6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2页.

共引文献180

同被引文献81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