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季羡林教授与主题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季羡林教授的研究往往从细小的母题、意象着手,实践他"小题大做"的一贯主张。他确信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力图追寻特定故事的同源性、跨文体性。他始终不渝地关注具体文学母题、意象与套语等的印度渊源研究,并且探求将主题学与形象学理论结合的研究路径。
作者 王立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7,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俄]李福清.《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219页.
  • 2杨琳.《耽耳习俗与猪神崇拜》,载其著《语言与文化探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0-72页.
  • 3季羡林.《(罗摩衍那)在中国》,《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37页.
  • 4侯传文.《(妙法莲华经)的文学性解读》,载《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95-109页.
  • 5《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
  • 6季羡林.《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见《朗润琐言》,蒋忠新,王邦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216页.
  • 7季羡林.《印度古代砂糖的制造和使用》,见《季羡林自选集》,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183、486-487、292、275页.
  • 8[印]补哩那婆罗多.《五卷书》,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5页译者页下注.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