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素问·阴阳别论》“人有四经”考释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人有四经”进行了考释,认为“四经”是指心脏底部的四条大血管,为十二经脉派生于心脏底部的四条经脉打下了确凿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
严健民
机构地区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6-7,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四经
十二丛
心底四大动脉
素问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
1
严健民.
秦汉颅脑解剖在《内经》医学理论创立中的作用[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14(2):162-16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文物出版社,1978.
共引文献
3
1
严健民.
秦汉时期人体经脉调节理论形成新论[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61-63.
被引量:4
2
吕金伟.
近百余年来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史研究概述[J]
.中医药文化,2017,12(3):36-43.
被引量:5
3
严健民.
论足太阳膀胱经在经脉学说中的历史地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57-59.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8
1
马继兴.
双包山汉墓出土的针灸经脉漆木人形[J]
.文物,1996(4):55-65.
被引量:31
2
严健民.
秦汉颅脑解剖在《内经》医学理论创立中的作用[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14(2):162-167.
被引量:4
3
严健民.中医理论起源与中医理论框架形成新论[J].医学与哲学,1997,:39-39.
4
周一谋.马王堆医书考注[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89.374.
5
严健民.论殷商时期的心脏解剖,1992(02).
6
马继兴.中医古文献遗产实物的发掘研究及其重要现实意义,2000(zk).
7
赵荣瑔.“经络之研究”读后的感想[J]中医杂志,1957(01).
8
张长琳.
经络现代科学研究50年——“功能”与“结构”之谜[J]
.自然杂志,2000,22(1):11-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严健民.
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04,25(10):41-42.
被引量:6
2
严健民.
中国人体解剖史探源[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4):61-62.
被引量:12
3
严健民.
秦汉时期人体经脉调节理论形成新论[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61-63.
被引量:4
4
严健民.
论殷商至两汉创立经脉学说的解剖基础[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0):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李锋,杨智昉,李志宏,马爱荣.
近代中国解剖学发展概略[J]
.解剖学研究,2020,0(1):1-3.
被引量:6
2
邱彤,王金华.
渊源流长的河南中医文化[J]
.中医研究,2008,21(10):4-6.
被引量:4
3
马玉宝,许瑜.
再论经络——兼与严健民、章晓东同志商榷[J]
.医学与哲学,2005,26(8):78-79.
4
严健民.
古今“经络”概念试说[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21-723.
被引量:1
5
严健民.
读《研究经络本质的新途径》有感——兼论继承经脉学说的历史意义求同[J]
.中国针灸,2006,26(5):374-377.
6
田进文,石巧荣,王士雯.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下)[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277-280.
7
严健民.
读《经络学说研究的新发现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启迪》有感——与黄龙祥教授求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958-960.
被引量:1
8
林伯欣,李建民,林昭庚.
从马王堆医书看先秦中医生理观[J]
.中华医史杂志,2008,38(1):19-23.
被引量:5
9
胡勇,杨传标.
关于循经感传现象机制的初步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10,5(5):349-350.
被引量:9
10
苏亚,张勇.
子午流注针法发生学简论[J]
.陕西中医,2011,32(12):1693-1695.
被引量:5
1
脱长宇,金黎军.
溢经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25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1):127-127.
被引量:1
2
黄帝内经 阴阳别论篇第七[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5):64-64.
3
路腾飞,高树明,于泽胜,周好波,李琳,高杉,于春泉.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268-271.
被引量:20
4
李国卿,曹洪欣.
《素问阴阳别论》疑识三则[J]
.中医药学报,1989,17(3):44-45.
5
徐秀文,魏广军.
润喉散治疗咽炎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3-4.
被引量:1
6
周玉梅.
痿证治验一则[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6(1).
7
崔晓丽.
大椎穴--通阳泄热振阳气 清利头目不需等[J]
.养生保健指南(中老年健康),2016,0(6):37-37.
8
段玛瑙.
夏食生姜有禁忌[J]
.医药与保健,2006,14(6):46-46.
9
郭世岳.
浅论“阳加于阴谓之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84-1384.
被引量:7
10
韩延华,白兰,姚天天.
傅青主从脏腑论治不孕症之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67-267.
被引量:4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