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化学、物理、水生态系统以及内源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
陈奥密
机构地区
广东省水文局江门分局
出处
《广东水利水电》
2008年第6期34-37,共4页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原因和机理
分类号
P34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2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86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23
参考文献
16
1
王庭健,苏睿,金相灿,夏忠林,林漪,方世裘.
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4):12-19.
被引量:104
2
刘春生,吴浩云.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
.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4-8.
被引量:32
3
秦伯强.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
.湖泊科学,2002,14(3):193-202.
被引量:409
4
张国华,曹文宣,陈宜瑜.
湖泊放养渔业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1997,21(3):271-280.
被引量:90
5
秦伯强.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3):17-23.
被引量:26
6
邢广彦,胡长春.
利用水动力条件防治水体富营养化[J]
.人民黄河,2006,28(7):36-37.
被引量:13
7
饶群,芮孝芳.
富营养化机理及数学模拟研究进展[J]
.水文,2001,21(2):15-19.
被引量:33
8
谢平.
浅水湖泊内源磷负荷季节变化的生物驱动机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5,39(S2):11-23.
被引量:51
9
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朱广伟,张路,陈宜瑜.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
.科学通报,2006,51(16):1857-1866.
被引量:203
10
本刊编辑部,刘纳新,张强.
中国式变暖[J]
.新知客,2007,0(4):38-4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72
1
刘春生.
太湖流域"九五"水利成就与探索[J]
.中国水利,2001(z1):85-86.
被引量:2
2
李荫玺,王开宏,刘俊.
大头鲤生态环境及食性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1995,24(1):34-40.
被引量:7
3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高光,陈宇炜.
模拟水流条件下初级生产力及光动力学参数[J]
.生态学报,2004,24(8):1808-1815.
被引量:10
4
范成新,张路,王建军,郑超海,高光,王苏民.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J]
.科学通报,2004,49(15):1523-1528.
被引量:107
5
李茶青,何文学,魏恩甲.
全新的水污染治理思路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2004,4(9):22-25.
被引量:5
6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高光,陈宇炜.
悬浮物浓度对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水科学进展,2004,15(5):615-620.
被引量:79
7
阮仁良,王云.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J]
.湖泊科学,1993,5(2):153-158.
被引量:43
8
董旭辉,羊向东,潘红玺.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现代沉积硅藻分布基本特征[J]
.湖泊科学,2004,16(4):298-304.
被引量:45
9
朱广伟,秦伯强,高光.
风浪扰动引起大型浅水湖泊内源磷暴发性释放的直接证据[J]
.科学通报,2005,50(1):66-71.
被引量:100
10
秦伯强,高光,胡维平,吴庆龙,胡春华,刘正文,谷孝鸿,朱广伟,陈非洲.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
.湖泊科学,2005,17(1):9-16.
被引量:137
共引文献
1186
1
汤显强.
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化驱动机制及防控对策[J]
.人民长江,2020,51(1):80-87.
被引量:24
2
吴殿春,拾兵,何昆.
潮汐河道首尾闸控方式对其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北界河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S01):153-160.
3
刘思儒,赵继东,肖尚斌,倪兆奎,王圣瑞.
洱海藻类水华高风险期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时空变化[J]
.环境科学,2020,41(2):734-742.
被引量:19
4
吴宝林,郭小泽.
浅谈我国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J]
.北京水产,2007(4):7-10.
被引量:2
5
孟凡德,姜霞,金相灿.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24-29.
被引量:47
6
姚扬,金相灿,姜霞,李丽和.
光照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及磷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30-33.
被引量:37
7
金相灿,姜霞,姚扬,李丽和.
溶解氧对水质变化和沉积物吸磷过程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34-39.
被引量:18
8
易文利,金相灿,储昭升,胡小贞,马祖友,王国栋,张淑英.
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细胞内磷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58-61.
被引量:35
9
王东红,黄清辉,王春霞,马梅,王子健.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总氮及其形态的时空分布[J]
.环境科学,2004,25(S1):27-30.
被引量:43
10
荆红卫.
北京市“六海”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分析[J]
.北京水务,2008(1):7-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72
1
李祥麟,石玉洁.
太湖藻类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试验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z1):100-106.
被引量:2
2
税永红,杨景富,蒋悦.
景观水体富营养状况及水华防治技术研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6):40-43.
被引量:9
3
王桂芹,张东鸣,陈勇,黄权,刘新宇.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S1):116-118.
被引量:36
4
张震,隋晓松,关柏清.
浅析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技术[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35(1):63-65.
被引量:3
5
金春华,陆开宏,王扬才.
改性明矾浆和滤食性动物控制月湖的蓝藻水华[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17(2):147-151.
被引量:19
6
高阳俊,曹勇,赵振,孙从军.
基于叶绿素a分级的东部湖区富营养化标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218-220.
被引量:13
7
苏玲.
水体富营养化[J]
.世界环境,1994(1):23-26.
被引量:44
8
刘德启,由文辉,李敏,江飞,葛明.
利用水网藻对微藻的抑制作用净化源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0):14-17.
被引量:15
9
谢有奎,俞栋,高殿森,陈灌春.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成因及防治[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20(3):27-29.
被引量:14
10
张晓良.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J]
.科学新闻,2001(14):17-1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1
1
刘建秋,郑轶荣,付翠彦.
湖泊藻类的控制与治理[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F11):143-148.
被引量:1
2
鄢恒珍,龚文琪,梅光军,陈绍华,陈晓东.
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评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03-17006.
被引量:27
3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席北斗,鲁奇.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92-98.
被引量:142
4
魏杲霞,吴岱镳,朱清运.
常德柳叶湖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J]
.湖南农业科学,2010(8):71-73.
被引量:5
5
龙胜兴,陈椽,郭云,晏妮,俞振兴.
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2013,29(1):23-29.
被引量:27
6
孙向辉,李力.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902-5905.
被引量:10
7
胡红旗,刘燕,金喆,曹杰,杨飞.
安吉县赋石水库氮磷营养盐及富营养化现状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3):66-68.
被引量:1
8
郭蕾.
关于太湖流域镇江片区河流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性及几点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8,42(1):43-45.
被引量:1
9
柯磊,刘蕾蕾.
保安湖湖泊富营养化原因分析与治理探讨[J]
.工程技术与管理(新加坡),2019,3(7):64-67.
10
周彬,陈刚,黄建盛,唐洪玉,汤保贵,郑小林.
草鱼精养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状况及藻相特征分析与评价[J]
.南方农业,2019,13(29):140-1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3
1
苏武,杨学贵,张亚宁,孙雁,王进龙,沈冲.
MBR工艺市政污水处理厂硫酸亚铁与聚氯化铝辅助除磷运行实践探讨[J]
.给水排水,2022,48(S01):627-632.
被引量:1
2
张丽华,林茂森,田英,吴永玉,刘通,杨国范.
环境因子对大伙房水库叶绿素α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230-236.
被引量:2
3
杨嘉仪.
南京城市水体细菌数量及健康风险的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21):1-2.
4
林晶.
山仔水库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在蓝藻水华生态因子分析上的应用[J]
.海峡科学,2012(6):50-53.
被引量:1
5
欧阳洋,胡翔,张继芳,刘研萍,牛永超,蒋旭.
制定湖泊营养物基准的技术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1):131-135.
被引量:3
6
高阳俊,曹勇,赵振,孙从军.
基于叶绿素a分级的东部湖区富营养化标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218-220.
被引量:13
7
焦珂伟,李凤祥,周启星.
松花江流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等级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4):769-775.
被引量:1
8
黄大成,王惠松,邹亚娟,许实,赖奕坚,杨金权.
常压制备秸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磷元素的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183-1188.
被引量:5
9
吴秋丽,全昌明,许晓波.
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景观水体水质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56-2557.
被引量:5
10
郑辉,王跃文,林振景,曾昭爽,孟繁星,梁铁军,候彬.
唐山陡河水库水质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15-3116.
被引量:2
1
张志忠,于礼山.
徐州市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机理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10(1):14-19.
被引量:10
2
张志忠,于礼山.
徐州市岩溶水的开发及环境地质问题[J]
.工程勘察,1999,27(6):28-31.
被引量:1
3
龚剑平.
西宁地区地下水硬度升高原因和机理探讨[J]
.勘察科学技术,1990(6):16-20.
被引量:2
4
包维乾.
黄土湿陷和黄土喀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和机理[J]
.勘察科学技术,1989(5):16-21.
被引量:1
5
李自强,刘玉琢,刘建中.
试论狭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一种原因和机理[J]
.华南地震,1989,9(3):66-71.
被引量:2
6
程华龙,郝加和.
水对不良工程地质影响的分析[J]
.安徽地质,2002,12(4):298-301.
7
张德会.
关于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地质通报,2005,24(10):885-891.
被引量:21
8
李雯静,毋河海.
地图目标在制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机理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09-312.
被引量:6
9
黄友顺,梁新春,冯光.
东荣二矿7206掘进工作面“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53-53.
10
翦知湣,黄维.
快速气候变化与高分辨率的深海沉积记录[J]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5):673-680.
被引量:18
广东水利水电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