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的思考
被引量: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要途径,然而其评价体系却存在"科学评价滞后"的瓶颈问题亟待突破;而"学分银行"具备"开放性、公平性、终身性、服务性"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学分互认"和"学分转化",可促进成人教育中"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的沟通和衔接,进而可以完善成人教育认证体系。
作者
崔铭香
乐传永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0-22,共3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学分银行”
成人教育
认证体系
特色
分类号
G724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233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71
参考文献
3
1
高志敏,崔铭香,贾凡.
我国成人教育的十大成就、十大问题与十大对策[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3):94-102.
被引量:44
2
陈龙根,陈世瑛.
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7(2):12-14.
被引量:8
3
熊惠平.
“学分银行”的信贷运行机理解读[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5):34-36.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朱涛.
新世纪成人教育发展前瞻[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4):5-8.
被引量:4
2
朱涛.
成人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3):97-101.
被引量:10
3
高志敏.
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
.教育研究,2006,27(9):60-65.
被引量:122
4
S拉塞克.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俊华.上海、杭州等小学实行"贷分制"引起关注[N].北京娱乐信报,2004-06-27.
6
郑令德,高志敏.老年教育与和谐社会[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类国家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课题组.《成人教育著作目录》.
8
晟暄.
十四大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成就显著[J]
.中国成人教育,1997(10):5-6.
被引量:2
9
盛冰.
推行弹性学习制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4):36-40.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71
1
杨家俊.
新中国成人教育诸要素的回顾与前瞻——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J]
.成人教育,2009,29(9):10-12.
2
李智会,施祖毅.
罗马尼亚成人教育的特征及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13,26(8):44-47.
被引量:1
3
熊惠平.
高职发展新探索:“刘易斯区间”下的“三段式”工学结合模式[J]
.职教论坛,2007,23(08X):18-20.
被引量:1
4
熊惠平.
应对“刘易斯区间”的新挑战:高职教育“三段式”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J]
.辽宁教育研究,2007(10):75-77.
被引量:6
5
熊惠平.
“刘易斯区间”下的“三段式”工学结合模式[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32-34.
6
金丽娜.
试析我国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市场,2009(1):114-115.
被引量:2
7
王艳杰.
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
.继续教育研究,2009(5):11-12.
被引量:5
8
邵晓枫.
论和谐成人教育的特点[J]
.成人教育,2009,29(12):43-47.
9
王静.
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思考:变革与创新[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5-6.
被引量:3
10
常青.
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13-1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3
1
张伟远.
中国资历框架的构建及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6):22-23.
被引量:13
2
赵利.
论成人受教育权的实现[J]
.中国成人教育,2007(6):7-8.
被引量:1
3
俞佳飞.
终身教育视角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成协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综述[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3-5.
被引量:2
4
卢小珠,吴卫龙.
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条件探索[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5):17-20.
被引量:23
5
韩秀娟.
浅谈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
被引量:4
6
解延年.
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J]
.比较教育研究,1996(6):26-30.
被引量:11
7
马永兴.
浅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分银行”的建立[J]
.大家,2012(7):164-164.
被引量:1
8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被引量:7563
9
曹诚.
论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教育的发展[J]
.成人教育,2004,24(10):19-20.
被引量:4
10
潘陶.
“学分银行”的启示[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9X):58-60.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30
1
谢青松,白然,谢浩.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性制度: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近二十年国内学分银行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75-86.
被引量:15
2
关慧川,陈炜.
论终身教育体系下的高校学分银行建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2):50-51.
3
彭飞龙,陆和杰.
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职教论坛,2009,25(19):26-29.
被引量:20
4
庄典洲.
构建普通高校内部多类型相衔接的成人教育体系[J]
.教育学术月刊,2009(11):39-41.
被引量:3
5
彭飞龙.
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之学分银行的构建模式——以慈溪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19-22.
被引量:19
6
陈海强.
建立“学分银行”,推行学分互认——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谈谈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的实证研究[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1(1):29-33.
被引量:2
7
宋东浩.
“学分银行”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中的应用[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2):22-24.
被引量:4
8
张王豆.
关于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构想[J]
.继续教育,2011,25(5):39-41.
被引量:5
9
蔡巍.
试论“学分银行”体系对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11(26):126-128.
10
范风华,李勤,李波.
基于“学分银行”下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229-230.
二级引证文献
171
1
祁占勇,鄂晓倩.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6-13.
被引量:21
2
郭恺怡,杨晓燕.
高职扩招背景下构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就业与保障,2022(12):181-183.
被引量:2
3
冯鸿君,张彩芬.
融入区域发展的“宁夏模式”学分银行建设研究与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3):97-99.
4
潘美莲.
“双银行”系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
.办公自动化,2020(20):10-11.
5
韩秀娟.
浅谈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其功能定位[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
被引量:4
6
陈海强.
社区教育:电大教育新品牌——全国示范性电大宁波电大慈溪学院的实践[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1):31-33.
被引量:3
7
庄典洲.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顺应国家教育规划的发展道路探析[J]
.继续教育,2010,24(12):3-7.
被引量:5
8
陈海强.
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6(34):34-38.
被引量:13
9
陈海强.
建立“学分银行”,推行学分互认——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谈谈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的实证研究[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1(1):29-33.
被引量:2
10
杨鸿,胡瑞娇.
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构建[J]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1):39-41.
被引量:4
1
亢春艳.
浅议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策略[J]
.科技视界,2015(4):45-45.
被引量:1
2
李昕欣.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5):39-39.
被引量:9
3
陈高路.
“分层次、多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教育(职教),2014,0(11):43-47.
被引量:1
4
罗源.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分析[J]
.科技视界,2016(9):200-200.
被引量:5
5
江苏:苏州全市社区教育覆盖率100%[J]
.课外语文,2016,0(3).
6
王一兵.
社会转型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学习——国际比较的视角[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1-9.
被引量:3
7
康和平,车向清.
成人学员自我导向学习策略探究——基于终身学习的视角[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3):26-28.
被引量:7
8
李海萍.
大学后继续教育: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J]
.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4):54-56.
被引量:3
9
20多个国家承认我国自考学历[J]
.职业教育研究,2004(3):72-72.
被引量:1
10
刘荣才.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探讨[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5):15-17.
被引量:7
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