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讨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亟待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缺陷与不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
作者
姜峰
易钢
李传玲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5-196,共2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31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91
参考文献
1
1
易钢.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改革与战略,2007,23(9):155-157.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刘枫,王成奎.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缺失的思考[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0(1):18-19.
被引量:11
2
onnie L yegicis,Robert W Weinbach.社会工作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陈静,叶丽凤.
系统理论下的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架构[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6):104-10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5
1
高薇,刘闯.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的新素质[J]
.法制与社会,2008(34).
2
姜峰.
学校社会工作在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中的运用[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96-98.
被引量:7
3
左小彩.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53-55.
被引量:12
4
姜峰,钟维悦,邓卓星.
学校社会工作对创新学生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启示[J]
.经济师,2010(8):120-121.
被引量:5
5
刘芳.
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研究[J]
.文教资料,2011(10):176-178.
被引量:1
6
郭进铎.
推进班级管理实效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初中“问题”学生转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5-26.
被引量:3
7
赵书霞,曹瀛琰,武璇.
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14(1):56-58.
被引量:1
8
东波,曾富生,曹归来.
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及其路径[J]
.职业时空,2014,10(9):37-39.
被引量:3
9
华奕曦.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4):8-9.
被引量:1
10
文军,刘昕.
近八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6):1-1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231
1
王晓一,李薇,杨美荣.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46-647.
被引量:34
2
刘斌志.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的意义及其策略[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Z1):157-160.
被引量:2
3
李素菊,李素菊.
论宗教的社会工作意义[J]
.中国宗教,2009(3):24-27.
被引量:9
4
晏可佳.
专业的社会工作与宗教的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双赢模式[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10-15.
被引量:7
5
周轶.
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介入[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4):52-55.
被引量:2
6
葛宝岳,宋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25-27.
被引量:13
7
刘慧涵.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困境及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以北京石景山HA打工子弟小学为例[J]
.社会工作,2010(18):40-42.
被引量:2
8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组,洪庆喜,李全彩.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中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必要性及介入措施的实务研究——以H市16所中学为例[J]
.社会工作,2010(6):49-52.
被引量:3
9
黄荣英,朱柳萍.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模式探析——桂林市救助站开展心理救助工作的经验启示[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0-42.
被引量:7
10
张小聪,李铁军.
对江苏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J]
.江苏社会科学,2007(S2):75-7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2
1
向德平,李光勇.
社会工作:艾滋病患者救助实践的新路径[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1):122-125.
被引量:11
2
姜峰.
学校社会工作在贫困大学生支持系统中的运用[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96-98.
被引量:7
3
李婕,杨慧.
社工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8-61.
被引量:2
4
姜峰,钟维悦,邓卓星.
学校社会工作对创新学生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启示[J]
.经济师,2010(8):120-121.
被引量:5
5
刘继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
.社会工作,2012(2):17-24.
被引量:10
6
姚进忠,邓玮.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取向——基于嵌入性整合的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107-113.
被引量:16
7
郭进铎.
推进班级管理实效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初中“问题”学生转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5-26.
被引量:3
8
汪清.
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应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173-174.
被引量:1
9
张永强.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18-119.
被引量:5
10
刘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5):267-2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1
1
曹迪,魏星鑫.
知情意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实践研究——以S高校的小组工作为例[J]
.社会福利,2024(3):43-53.
被引量:1
2
童沁.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64-166.
3
王也.
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方法探讨——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2):80-83.
4
张旭.
中高职衔接学生群体心理疏导浅谈[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7):45-48.
被引量:1
5
祁泓程.
浅析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转化[J]
.南北桥,2019,0(18):125-125.
6
刘斌志.
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研究综述[J]
.西北人口,2010,31(6):76-81.
被引量:3
7
张宁,赵利生.
田野调查与相关艾滋病问题研究现状的回顾[J]
.学术探索,2011(1):77-83.
被引量:1
8
金昱彤.
社会工作在艾滋病预防中的介入:社会性别的视角[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1(1):31-37.
被引量:1
9
张宁,武沐.
十年来社会组织(NGOs)参与防治艾滋病研究述评[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53-58.
被引量:14
10
刘继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
.社会工作,2012(3):19-25.
被引量:4
1
王海伟,李绍伟,赵莹,费开智,柴新月,王府芹.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看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J]
.文教资料,2007(20):45-47.
被引量:10
2
徐峥.
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打造信息技术有效课堂[J]
.中小学电教(下),2015,0(1):56-56.
3
顾顺兰.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青海教育,2007(7):73-73.
4
张琳.
刍议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启发[J]
.才智,2014,0(21):177-177.
5
欧阳珒晶.
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基于辅导员工作现状调研[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4):51-52.
6
田吉花.
高校辅导员如何组织开展主题班会[J]
.新校园(上旬刊),2012(9):44-44.
7
柯芳梅.
浅谈如何开展有效主题班会[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3):53-54.
被引量:6
8
陆飞霜.
也谈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06(1):8-9.
被引量:1
9
雒力静,李春报.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几点思考[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600-602.
被引量:1
10
张晓华.
关于增强德育课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5-107.
河南社会科学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