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二十年何其芳研究述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何其芳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些成果包括深入分析“何其芳现象”,重新认识“独语体”,重新评价《画梦录》、《预言》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科学总结何其芳文艺理论等几个方面。梳理何其芳研究的新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
冯佳
周斌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出处
《语文知识》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何其芳研究
综述
“何其芳现象”
现代文学史
《画梦录》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梁笑梅.
纯粹的城堡还留在世上——《画梦录》的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味[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2):34-37.
被引量:3
2
王吉鹏,张娟.
“过客”与“独语者”——鲁迅《野草》和何其芳《画梦录》比较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3):37-42.
被引量:5
3
陶德宗.
何其芳留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启示[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3):17-20.
被引量:1
4
周飞伶.
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佳人意象[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116-120.
被引量:1
5
江震龙.
从精致表现自我到抒发客观实感——解放区散文家何其芳的艺术命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7.
被引量:3
6
张洁宇.
梦中道路的迷离 早期何其芳的“神话情结”[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176-190.
被引量:4
7
江弱水.
论何其芳的异性情结及其文学表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3):166-175.
被引量:5
8
罗文军.
何其芳诗歌的语境矛盾与神性嬗变[J]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3):31-33.
被引量:1
9
闫桂萍.
何其芳现象及其泛政治心态[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3):23-25.
被引量:3
10
王保生.
“何其芳现象”再批判——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次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2):34-3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应雄.
二元理论、双重遗产:何其芳现象[J]
.文学评论,1988(6):18-27.
被引量:20
2
冯牧.
何其芳的为文和为人[J]
.文学评论,1988(2):11-13.
被引量:5
3
王富仁.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六)[J]
.鲁迅研究月刊,1994(6):43-52.
被引量:2
4
[4]李健吾.李健吾文学评论选[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494.
5
骆寒超.何其芳抒情个性的演变[J].何其芳研究,1984,(6).
6
[2]何其芳.夜歌出版后记[Z].
7
[4]王晖.王晖自选集[M].广西大学出版社.1997.
8
[5]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9
何其芳.《写诗的经过》[A]..《一个平常的故事》[C].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10
何其芳.《论梦中道路》[N].《大公报·文 艺》,1936年7月19日.
共引文献
15
1
徐亚男.
论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J]
.文教资料,2007(34):91-94.
2
张志忠.
恢复感觉 理解含混 体贴文本——文学教学与文本阐释的实证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127-136.
3
田建民,贺莹.
近年来《野草》的情感解读与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5):86-93.
被引量:3
4
许仲友.
论《画梦录》的寂寞[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56-59.
被引量:1
5
姚韫.
新时期以来何其芳研究综述[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3):58-60.
6
单静.
近十年何其芳研究综述——纪念何其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81-85.
7
李卉.
建国以来对何其芳诗歌创作及诗学观念的评论和研究[J]
.文学教育,2013(17):43-46.
8
杨宁宁.
互文、典故与女性抒情——从《预言》一诗看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的三种手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1):75-79.
被引量:1
9
张凤燕.
《野草》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5):68-73.
被引量:1
10
葛晓刚.
何其芳《画梦录》的景物刻画研究[J]
.文学教育,2018,0(1):22-23.
1
王钰璇,李丽萍.
近五年何其芳研究综述[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21):246-246.
2
单静.
近十年何其芳研究综述——纪念何其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81-85.
3
袁国兴.
“何其芳现象”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思想”困扰[J]
.北方论丛,1989,0(2):43-44.
4
王保生.
“何其芳现象”再批判——纪念何其芳诞辰90周年暨第二次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发言[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2):34-37.
被引量:2
5
蔡娜.
何其芳研究综述[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1):111-113.
6
熊辉.
论翻译诗歌对何其芳创作的影响[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5):84-87.
7
程俊力,尤雪莲.
对“何其芳现象”的思考[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78-81.
被引量:2
8
王永剑.
论“何其芳现象”产生的原因[J]
.文教资料,2011(36):77-80.
9
雷家仲.
命运·追求·时代──对何其芳现象的一种认识[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77-81.
被引量:1
10
李杨.
“只有一个何其芳”——“何其芳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1):75-94.
被引量:10
语文知识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