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分野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雷默作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演讲以来,"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已成为世界讨论的热点。"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有何相同和相异点,是否完全同一,能否并如何区分之以使我国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之分野,驳斥了中国发展将对世界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如"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提出正确理解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意见方法。
作者
韦伟强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3,共4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北京共识
中国模式
自主发展
参照价值
典范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北京共识”的潜台词.(中国)嘹望新闻周刊,2007,.
2
韦伟强.
中国模式的价值和理念——兼谈中国经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我启示[J]
.长白学刊,2007(2):45-48.
被引量:10
3
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4
来自中国的模糊不清的威胁[EB/OL].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8-03-04.
5
世界看好中国模式[N].(中国)环球时报,2004-04-28.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俞可平,庄俊举.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4-9.
被引量:49
2
王智军.
“中国模式”及其世界命运[J]
.社会主义研究,2005(3):106-109.
被引量:12
3
张维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变革[N].参考消息,2004-05-31.
共引文献
15
1
刘勇.
近年来中国模式研究评述[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2):88-93.
2
郑云天.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社会主义研究,2009(4):76-81.
被引量:9
3
卢青,武旭.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信息的作用与测评[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9):241-243.
4
范铭超.
商事仲裁视野下的枉法裁决罪[J]
.河北法学,2009,27(12):125-130.
被引量:4
5
王晓燕.
冲突法视角下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J]
.商业时代,2009(32):73-74.
6
常昊然.
中国模式的普适性研究[J]
.全国商情,2010(6):29-30.
被引量:1
7
于迎丽.
重新解读“中国模式”:概念与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10(6):25-32.
被引量:1
8
龚保华,翟满桂.
舜文化与现代道德文明[J]
.社会科学家,2010,25(9):144-147.
被引量:1
9
史燕群.
中国模式的内涵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249-250.
10
维振.
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综述[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12(4):60-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7
1
俞可平.
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
.政治学研究,1988(3):11-19.
被引量:41
2
韩明谟.
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4):6-16.
被引量:31
3
汪晖.
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J]
.文化纵横,2010(2):24-35.
被引量:7
4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
解读中国模式[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60-66.
被引量:59
5
王智军.
“中国模式”及其世界命运[J]
.社会主义研究,2005(3):106-109.
被引量:12
6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7
托马斯.海贝勒.
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9-11.
被引量:113
8
蔡拓.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2-14.
被引量:25
9
田春生.
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5-18.
被引量:16
10
庄俊举.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24-2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
1
冉文伟.
“中国模式”研究综述[J]
.学会,2011(3):59-64.
被引量:2
2
陈安杰.
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的认知与思考[J]
.大连干部学刊,2013,29(12):35-39.
3
詹轶.
重新思考“中国模式”——国家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J]
.社会学,2014(1):1-11.
4
陈安杰.
近年来“中国模式”研究述要[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71-175.
被引量:1
5
徐卫华.
调研式治理:内涵与功能[J]
.天府新论,2018(2):53-6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何冬.
浅论中国违宪审查的模式选择[J]
.金田,2012(8):210-210.
2
王德忠,董杰.
中国模式的完善:构建一个富有弹性的复合模式[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3):5-10.
被引量:3
3
齐岩,栾春苹.
中国模式视角下社会治理问题探析[J]
.才智,2015,0(1):352-352.
4
王敏.
中国道路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类型与功能:基于1921-2023年的考察[J]
.克拉玛依学刊,2023,13(2):17-26.
5
王高贺,刘海清.
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J]
.韶关学院学报,2023,44(4):1-6.
1
齐冰.
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述评[J]
.理论导刊,2009(3):86-88.
被引量:7
2
郑云天.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社会主义研究,2009(4):76-81.
被引量:9
3
高绵.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反腐倡廉方略的历史轨迹[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6):56-61.
4
杭聪.
公平的自由——美国现代自由主义之浮现[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17-19.
5
曹鹏.
从青岛看全国城里人过得怎么样?在想什么?[J]
.瞭望,1994(27):35-36.
6
张某受贿案[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8):30-31.
7
李雯,朱广胜.
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评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3(12):99-104.
8
吕萍.
证据的关联性思考[J]
.理论月刊,2007(2):132-134.
被引量:4
9
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在培育一种创新文化[J]
.创新科技,2005,5(5):7-7.
10
妙语[J]
.时事报告,2012(2):5-5.
长白学刊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