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被引量:
79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0125)1超高产水稻的概念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a内育成比原有品种...
作者
袁隆平
机构地区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6,共6页
Hybrid Rice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
育种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6683
引证文献
795
二级引证文献
6678
参考文献
3
1
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沈茂松.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403-407.
被引量:260
2
杨守仁,张龙步,王进民.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J]中国农业科学,1984(03).
3
黄耀祥,陈顺佳,陈金灿,林建良,张俊英,刘丽娴,罗林,连兆铨.水稻丛化育种[J]广东农业科学,1983(0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徐正进,孙晓杰,中崎铁也,奥本裕.
日本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形态生理特点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1,22(0):34-44.
被引量:4
2
周开达.
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2,10(3):383-39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259
1
MA Jun, ZHOU Kai-da, MA Wen-bo, WANG Xue-dong, MING Dong-feng and YAN Zi-bing(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njiang 611130, P. R . Chin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First Internode and Grain-filling of Heavy Panicle Type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6):631-635.
被引量:1
2
王昆,罗琼,蔡庆红,蒋敏明,匡建业,丁秋凡,唐启源.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3(9):1-4.
被引量:5
3
贺勇,孙焕良,孟桂元.
水稻叶片形态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78-380.
被引量:7
4
叶新福,蒋家焕,卢礼斌,何琴.
大穗型杂交水稻穗部性状及其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20-122.
被引量:13
5
王丰,柳武革,廖亦龙,李曙光,刘振荣,黄德娟,彭惠普.
两系超级杂交稻粤杂122的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1):19-20.
被引量:3
6
王元辉,白朴,谢长晓,金瑜雪,赖士膺.
重穗型杂交稻的籽粒灌浆特点及库源关系的协调[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6):400-404.
被引量:7
7
廖惠红,李容柏,张向军,杨新庆,韦燕萍,李小勇,邓智年,吕维利,魏源文,李杨瑞.
籼稻与热带粳稻渗入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性和杂种优势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5-10.
被引量:4
8
万志兵,洪德林,程海涛,郭玉华2.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1-5.
被引量:19
9
朱雪梅,柯永培,邵继荣,林立金,杨远祥.
高温胁迫对重穗型水稻品种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种子,2005,24(3):25-27.
被引量:24
10
徐富贤,熊洪,ZHU,Yong-chuan,朱永川,王贵雄.
杂交中稻源库比对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高产组合的源库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65-271.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6683
1
朱立宏,顾铭洪.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J]
.遗传,1979(4):17-19.
被引量:22
2
陈永强.
植物组织DNA提取的一种快速方法[J]
.遗传,1979(1):39-40.
被引量:65
3
苍柏峰,姜浩,李韫哲,戴知宁,崔菁菁,杨雪,武志海.
不同施肥模式对东北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1):21-27.
被引量:6
4
罗赓彤,战勇,刘胜利,孔新,王曙明,孙大敏,盖钧镒.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J]
.大豆科学,2001,20(4):270-274.
被引量:59
5
胡凝,吕川根,邹江石,夏士健,姚克敏.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植株温度特征及应用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6,25(5):512-516.
被引量:5
6
黄广元,徐志球.
超级稻天优998在我县的种植表现及抛栽高产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3).
被引量:2
7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78-1883.
被引量:65
8
曾建敏,彭少兵,崔克辉,黄见良.
热带水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差异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12):1817-1822.
被引量:21
9
徐卯林,张洪熙,戴正元,李爱宏,赵步洪,谭长乐,刘广青,刘晓斌,黄年生,刘晓静,王宝和,周长海.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4):56-60.
被引量:4
10
梁满中,陈良碧,张会勇.
超级杂交稻杂种优势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因子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1-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95
1
曾汉来,张端品,谢国生.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29-34.
被引量:3
2
罗闰良.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2(z1):11-14.
被引量:6
3
杨高群,彭桂峰,李义珍.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J]
.杂交水稻,2000,15(S1):36-38.
被引量:1
4
张洪熙,季红娟,肖宁,谭长乐,张小祥,李育红,朱兆斌,戴正元,赵步洪.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4-58.
被引量:4
5
郭玉春,梁康迳,吴杏春,梁义元,林文雄.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Ⅲ.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1-4.
被引量:9
6
富昊伟,李友发,马兴华,章永根.
培矮64S与不同类型粳稻配组的生育期表现[J]
.作物研究,2004,18(2):83-84.
被引量:2
7
王昆,罗琼,蔡庆红,蒋敏明,匡建业,丁秋凡,唐启源.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3(9):1-4.
被引量:5
8
郭峰,邓超,张勇.
杂交稻培两优568的株叶性状及其在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10-12.
9
李绪孟,王小卉,郑华斌,黄璜.
水稻群体冠层光分布及光合作用模型[J]
.生物数学学报,2014,29(1):87-98.
被引量:7
10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968-974.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
6678
1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2020(1):41-46.
被引量:2
2
朱振兴,张丽霞,李金红,白春明,陆晓春.
高粱生物育种进展与展望[J]
.中国基础科学,2022(4):42-52.
被引量:5
3
郭锐,钱前,高振宇.
水稻生物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2022(4):9-17.
被引量:6
4
陈飘,李家文,黄彬香,胡莉婷,谭英,潘学标.
广西典型地区水稻产量形成要素分析[J]
.农学学报,2020,10(2):1-6.
被引量:11
5
马志坤,刘舒,郭昕,黄江博.
植硅体和木炭遗存揭示陕西进步遗址西周时期陶窑燃料利用情况[J]
.西部考古,2021(2):219-228.
6
陈越,陈玲,张敦宇,肖素勤,殷富有,王玲仙,王波,钟巧芳,付坚,程在全.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11):1778-1789.
被引量:23
7
苏兰少.
水稻倒伏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青海农技推广,2021(4):18-21.
被引量:1
8
叶旭波,冶会锋,马童杰,代晓华.
不同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4,49(3):5-12.
9
袁宏伟,曹秀清.
基于旱涝急转的大豆生长发育响应规律分析[J]
.江淮水利科技,2022(1):1-5.
被引量:1
10
时祖胜,时怡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趋向[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58-60.
被引量:3
1
黄清阳.
杂交水稻的超高产育种[J]
.种子,1989,8(5):50-52.
2
王秀香,韩彦辉,张春兰,郑根昌.
作物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522-524.
被引量:4
3
杨守仁.
水稻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1990,6(3):5-8.
被引量:30
4
童继平,孙林静,马忠友,刘瑞符,刘学军.
浅谈水稻超高产育种[J]
.生物学杂志,1998,15(6):45-46.
被引量:3
5
杨守仁.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进展[J]
.作物杂志,1990(2):1-2.
被引量:13
6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
水稻超高产育种要在协调矛盾中求发展[J]
.中国稻米,1997,3(2):3-5.
被引量:5
7
马景勇,凌凤楼,禹航,杨福.
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A12):206-209.
被引量:3
8
何花榕,邓汉伦,翁国华,郭灵灵.
水稻超高产育种及其理论的发展[J]
.福建稻麦科技,2000,18(3):56-60.
被引量:3
9
战晓森,赵平.
穗粒重在冬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作用[J]
.山东农业科学,1992,24(6):9-10.
被引量:6
杂交水稻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