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存在的虚无”需要高校教育中加强目标引导和信念教育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开始思考自我,追问人生的意义。然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不少学生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上陷入了“存在的虚无”当中。走出这种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这需要高校教育中加强目标引导和信念教育,帮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走出精神困境。
作者 刘海玲
机构地区 西安外事学院
出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9期4-4,共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贾林祥.试析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J].医学与哲学,2004,25(8):73-74. 被引量:19
  • 2[1]Robert C Leslie.Jesus and logotherapy[M].New York:Abingdon Press Nashville,1965:29-30.
  • 3[2]Viktor E Frankl.The doctor and the soul: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M].New York: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1986:17.
  • 4[4]H B 丹尼什.精神心理学[M].陈一筠,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 5[5]维克托·E·弗兰克尔.人生的真谛[M].桑建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 6[6]维克多·弗兰克.无意义生活之痛苦--心理治疗法[M].朱晓权,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69.
  • 7[9]Viktor E Frankl.The will to meaning[M].New York:Plume Books,1969:56.
  • 8劳伦斯·卡弘 冯克利译.哲学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
  • 9Nigel Mackay. Psychotherapy and the idea of meaning [J]. Theory & Psychology, 2003, Vol.13 (3).
  • 10Nini Praetorius. Inconsistencies in the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nd Naturalism [J]. Theory Psychology, 2003, Vol. 13 (4).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