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影响高校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毕业生个人、学校专业设置、学校声誉密切相关。文章从毕业生个人及学校两个角度,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五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
徐小波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42-143,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率
影响因素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马于强.
关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20-122.
被引量:19
2
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延大党发[2006]1号)[Z].2006-01-01.
3
曾丽,门英辉.
抓住关键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J]
.中国冶金教育,2005,10(6):25-2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张淑茳,王开业,刘光惠.
高校要主动为大学生就业铺路[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0(Z1):21-22.
被引量:3
2
赵琪,陈甡.
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1(7):34-3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9
1
吴健辉,黄志坚.
江西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措施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1):83-85.
2
肖桂荣.
《高等数学》课程网络训练平台的创建[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55-56.
3
周淑曼,董竞竞.
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J]
.魅力中国,2009(35):257-258.
4
余武明,周应佳.
大学办学目标下的学生就业与贫困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2):129-130.
被引量:2
5
邵华,刘志成.
对高等农业院校非农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61-63.
被引量:8
6
王颖,满东升.
关于科学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体系[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6):114-115.
7
刘燕琴,计勇,张洁,刘瑶.
综合素质与大学生就业率关系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6(8):72-73.
被引量:4
8
刘维利.
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J]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65-66.
被引量:4
9
赵北平,谢宝国.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1):141-144.
被引量:11
10
熊治梅.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与思考[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5):78-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童军武.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51-152.
被引量:3
2
张丽萍.
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及服务体系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48-50.
被引量:6
3
张建华.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与解决途径[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8-21.
被引量:11
4
何元庆,姚本先.
论高校危机管理策略[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3):32-34.
被引量:18
5
丁道谦.
社会化与国际化: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5(3):3-5.
被引量:15
6
许祖禄,王云兰,肖运禄.
建国后江西高职教育兴盛过程及特征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6-38.
被引量:2
7
李泽娟,刘洪泉.
抓好实践教学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J]
.科技资讯,2006,4(9):148-149.
被引量:3
8
时新荣.
教改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744-750.
被引量:2
9
冯媛媛,廖晓明.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1):36-38.
被引量:33
10
赵北平,谢宝国.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1):141-14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9
1
吴健辉,黄志坚.
江西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措施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1):83-85.
2
谷自力.
提高冷门专业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1(26):23-24.
3
王显玲.
论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36-37.
被引量:1
4
马越.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预警的必要性[J]
.社科纵横,2012,27(7):161-162.
被引量:6
5
王红霞.
国培计划带来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契机——以湖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6):142-144.
6
孙驰.
中英文歌词衔接手段对比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6):156-157.
7
王素凤,潘和平.
2003~2010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演变及影响因素[J]
.皖西学院学报,2014,30(1):48-51.
被引量:2
8
鞠志红.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途径分析[J]
.科技资讯,2018,16(22):199-200.
9
郑丽莹.
学好大学英语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探讨[J]
.科学中国人,2015(8X).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林明远,陈新兵.
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87-90.
被引量:2
2
傅伟,赵淑兰.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策略[J]
.机械职业教育,2016(2):15-17.
被引量:5
3
陈立,樊磊,王卫平.
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现状浅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1):44-50.
被引量:4
4
张海涛,邢晓庆,司慧迎,王艳伟,雷腾云,于学媛.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云南高校专业就业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78-82.
被引量:2
5
傅伟.
浅析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途径[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1):21-23.
被引量:1
6
刘红卫,肖彩波.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7,15(1):112-117.
7
樊亚云,冯晶晶,张晓卫.
Markov模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预测中的应用[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2):230-231.
被引量:1
8
刘良亮.
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路径探究[J]
.经贸实践,2017(20):322-322.
9
李沁,杨慧莎,杨荣娟,郭跃华.
基于spss聚类的本科专业就业率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7):21-21.
被引量:1
1
许再银,刘亮.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关系的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49-50.
被引量:5
2
王晓春.
中日中学生道德意识之比较[J]
.日本问题研究,2002,16(2):57-59.
被引量:1
3
王显玲.
论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36-37.
被引量:1
4
耿文侠,冯春明.
跨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趋向[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3):24-29.
被引量:8
5
王颖革.
中学历史教学中逻辑性知识的推断及总结[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75-175.
6
陈国维.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
.河南科技,2002,21(04S):19-20.
7
陈宏伟.
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性选择[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0):104-105.
被引量:2
8
谭震皖.
探析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体育[J]
.职业时空,2008,4(7):77-78.
被引量:4
9
杨忠东.
心理健康导航 给力高校学生就业[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89-93.
10
闫海强.
经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科教导刊,2014(10S):85-86.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