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压抑 偏至 毁灭——论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三种指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着重从自我意识的角度来反思安娜爱情悲剧,认为安娜爱情悲剧呈现出三种指向:压抑、偏至、毁灭。压抑是没有自我的爱,偏至是丧失自我的爱,毁灭是撕裂自我的爱。不管是没有自我、丧失自我还是撕裂自我,都是自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我不是作为自身的独立价值而存在。压抑、偏至、毁灭这三种不同指向内在统一于安娜在爱情中的"自我缺席"。
作者
周兰美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焦作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7-18,共2页
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
关键词
自我
压抑
偏至
毁灭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刘桂荣.
矛盾的心灵历程——安娜的悲剧命运探析[J]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40-4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张杰.
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变迁[J]
.外国文学研究,1990,12(2):62-66.
被引量:3
2
李伟昉.
试析伏伦斯基的情感世界[J]
.外国文学研究,1994,16(4):40-4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
1
徐海莺.
从安娜之死看小说人物的情感结构[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62-64.
被引量:2
2
陈红星,李艳梅.
《安娜·卡列尼娜》中之安娜新评[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8):147-149.
3
梁旭.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解读对女性改变弱势地位的启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510-512.
被引量:5
4
林曦.
从安娜的死因看托尔斯泰的人生观[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2):45-48.
5
朱英.
A Tragic and Great Woman-Anna Karenina[J]
.海外英语,2011(6X):337-338.
同被引文献
8
1
赵萱.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悲剧根源的现代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104-106.
被引量:20
2
张玉娟.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78-84.
被引量:11
3
高延春,李蓉.
强化农村女性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52-54.
被引量:2
4
曹智荣.
我国农村女性地位的嬗变及其社会心理——性别平等视野下的分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56-58.
被引量:3
5
刘桂荣.
矛盾的心灵历程——安娜的悲剧命运探析[J]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40-43.
被引量:6
6
钟立.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
.湘潮(理论版),2009(4):1-3.
被引量:6
7
孙桂荣.
弱势女性与当代文化书写[J]
.学术论坛,2003,26(3):90-94.
被引量:2
8
周焕灵.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0(12):95-9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梁旭.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解读对女性改变弱势地位的启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510-512.
被引量:5
2
刘珏.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命运[J]
.作家,2014,0(12X):101-10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燕锋.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卡捷琳娜对当今中国青年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3(83):23-23.
被引量:1
2
陈振威.
论造成安娜·卡列尼娜一生悲剧的根源[J]
.林区教学,2014,0(12):37-38.
被引量:1
3
张帆.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之对女性的生存价值试探[J]
.北方文学(中),2015,0(9):66-66.
4
吴娟.
安娜·卡列尼娜与娜拉的比较分析[J]
.文学教育,2016(3):30-31.
5
张雪飞.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主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9(5):136-137.
被引量:2
1
宋希芝.
传统文化对《桃花扇》的影响[J]
.四川戏剧,2006(3):30-31.
2
徐明旭.
守望者的热爱与痛惜——楚风小说创作述评[J]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93-96.
3
小饭.
文豪的情欲[J]
.世界博览,2009(18):86-86.
4
张炳飞.
王尔德童话中的爱和苦难[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9):84-86.
被引量:2
5
王景凤,宋希芝.
谈《桃花扇》的悲剧呈现[J]
.山东电大学报,2005(4):35-36.
被引量:1
6
刘利军.
意象照亮文学世界——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审美方式[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1):96-98.
7
叶吉娜.
探析《边城》的审美悲剧[J]
.学理论,2012(18):120-121.
8
杨韶韵.
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美——以《倾城之恋》中的生存困境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6,0(1Z):29-29.
9
王玉华.
曹禺奥尼尔剧作中的黑暗世界与理想国[J]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4):25-26.
10
宁俊红.
中国古代俗文化与士文化视野中的两种悲剧观[J]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2):22-25.
焦作大学学报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