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组织中连接上下级的纽带、团队精神的凝聚者和推动组织变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之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本文在探究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干预对策。
作者
李文静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
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31,共4页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
职业倦怠
成因
干预对策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1
Christina Maslach,Wilmar B.Schaufeli,Michael P.Leiter: Job Burnout [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Vol. 52 Issue 1, p397-421
2
胡宏梁,陈旭东,许小东.
中层管理者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03,23(1):15-18.
被引量:11
3
李煜,张国平.
员工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及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10):48-49.
被引量:5
4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最累》,载《新华日报》,2006年11月23日第D01版.
5
贾晓燕,朱永新.
职业倦怠的两种研究取向[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65-67.
被引量:5
6
黄渊明.
让员工远离职业倦怠[J]
.人力资源,2006(07X):39-42.
被引量:1
7
郭宏斌.
对企业中层经理激励问题的思考[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118-120.
被引量:3
8
李沫.
企业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9-21.
被引量:5
9
《职业倦怠:听听那些厌倦工作的人怎么说》,来源:上班族咨询网http://www.chinasbz.com.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1]自严龙.激活中干--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执行难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2
[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Julia Kirby, "Reinvention with Respect: An Interview with Jim Kelly of UP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79(No. 10, 2001 ) : 117-123.
4
Robert Kegan, Lisa Laskow Lahey,"The Real Reason People Won't Chan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79(No.10, 2001) :85-89.
5
Quy Nguyen Huy,"In Praise of Middle Manag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 79 (No.8,2001 ) : 73-79.
6
斯蒂芬.P.罗宾斯.
如何克服变革的阻力[J]
.企业管理,2000(12):52-54.
被引量:2
7
戚振江,张小林.
领导行为理论:交换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J]
.经济管理,2001,27(12):33-37.
被引量:11
8
程承坪.
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及其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2002,20(2):23-26.
被引量:12
9
张建伟.
论企业的薪酬管理与精神激励机制[J]
.学术论坛,2002,25(6):51-54.
被引量:14
10
李靖.
枯竭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86-290.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24
1
邓倩,钟超,李琪.
从青年员工“职业倦怠”谈企业人力资源维护[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15(4):3-4.
2
平秀兰.
中层管理者双重角色的兼顾及任务研究[J]
.经济视野,2013(22).
3
宋宝香,王耀.
执行力与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3):22-25.
被引量:6
4
王鹏,张延燕.
企业变革中如何实现人的变革[J]
.经济师,2006(1):149-150.
被引量:1
5
孟令国.
基于成就动机的隐性激励机制[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131-133.
被引量:4
6
董刚.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9(10):91-93.
被引量:16
7
王爱琴.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影响因素分析[J]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5):95-98.
8
马丽亚.
中层管理者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4):67-69.
被引量:3
9
张妍.
初级银行从业人员职业倦怠及其潜在成因关系[J]
.经营与管理,2012(2):92-93.
10
曹晖.
消除职业倦怠,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可持续化发展之路[J]
.科技信息,2012(5):351-35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9
1
王凯.
岗位细节设计 延长员工兴奋期[J]
.中外管理,2005(9):50-51.
被引量:1
2
李沫.
企业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9-21.
被引量:5
3
刘颖,林庆栋,凌文辁.
国有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
.江苏商论,2006(4):129-131.
被引量:8
4
杜焱.
中层人员的人力资本谈判力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管理,2006,32(11):66-70.
被引量:2
5
孙晓华,戚振东,刘建伟.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中层管理者职业发展策略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9):171-173.
被引量:21
6
黄勋敬,胡晔.
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对策实证研究[J]
.金融论坛,2007,12(1):11-17.
被引量:12
7
谭小宏,秦启文,潘孝富.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2):441-443.
被引量:69
8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领导科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
孙慧.《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10
李建中.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有效干预工作倦怠[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4(10):28-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吴小建,黄健荣.
中层管理者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及其干预路径[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6):103-105.
被引量:6
2
袁立庆,潘华.
构建国企中层干部绩效考评体系[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7):62-66.
被引量:6
3
马丽亚.
中层管理者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4):67-69.
被引量:3
4
李云山.
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30(5):140-145.
被引量:3
5
李爱国.
基于职业高原、职业倦怠和人力资本模糊性的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保留策略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35(5):668-671.
6
冯国基.
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8):15-1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郭亚军,曹卓.
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133-137.
被引量:2
2
陈科鹤.
论组织内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困惑与定位[J]
.企业经济,2012,31(4):96-99.
被引量:7
3
李云山.
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30(5):140-145.
被引量:3
4
袁立庆,潘华.
国企劳动关系共赢实践[J]
.中国化工贸易,2013,5(11):225-225.
5
袁立庆.
企业推行管理规范化和操作标准化实践[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23-24.
6
袁立庆,潘华.
企业技能人才“台阶式”培养开发实践[J]
.中国冶金教育,2014,19(1):56-58.
7
冯国基.
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8):15-16.
8
辛杰,吴创.
企业家职业倦怠及基于社会责任的消解前因——情商与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7):155-166.
被引量:5
9
杨培兴.
中小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困境破解探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5(12):100-101.
被引量:1
10
杜恒波,周健,马立强.
企业中层管理者组织认同影响因素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5(12):137-142.
被引量:6
1
辛丽丽.
探析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J]
.课外阅读(中下),2012(23):96-97.
2
刁中伏.
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青年时代,2016,0(8):200-200.
3
孟姿.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2016(14):106-106.
被引量:4
4
于梁,罗珍.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7(03S):287-288.
被引量:8
5
李永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J]
.新校园(上旬刊),2012(12):43-43.
6
王敏,陶永进.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探索[J]
.教师,2012(36):120-121.
被引量:1
7
陈友放.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矫正策略的分析[J]
.职业时空,2008,4(11):161-161.
8
秦东承.
农村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
.青年时代,2016,0(8):204-204.
9
黄牛武.
高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成因与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2014(5):53-54.
被引量:4
10
谭春芳.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75-77.
被引量: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